返回第三十一章 石中剑终成器  女人影响我出剑的速度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历,没想到竟会被你知晓,看来瀛国能赢到今天,靠的不全是阴谋诡计。”晏池少有的叹了口气,撤回了剑气大阵,既然仙剑如意现世了,自己这个剑气大阵有或没有其实差别不大了。

将剑收回剑鞘,晏池拇指摩挲了一下剑柄之上的那条细小游龙,万千回忆涌上心头。

人心不似水中月,上也无忧,下也无忧。

这天地人间,我也曾寂寥。

若问人生何处意难平?

我只道,折剑七十六剑冢,终也好过宣德年间,大梦一场。

————

时间回溯。

大成历五五七八年,宣德(皇帝年号)八年秋。(五十二年前)

姑苏剑池第十五代掌门封于仙于惊虬谷遇仇家埋伏,元神毁灭,尸体被吊于惊虬谷口,同行七十五名剑池弟子尽皆战死。

惊虬谷界碑旁立起一面大旗,上书“剑池孤儿”四字。

同年,第十六代宗主晏池掌宗主位,据称是姑苏剑池历史上第一位女子宗主。

第二年开春,晏池一人一剑下山,赶赴惊虬谷。

她的身后,只遥遥跟随了一位年轻剑修,是前任宗主封于仙的一位记名弟子,姓名不详,修为堪堪六境。

那一战,日月颠倒,山河移位。

后世记载,惊虬谷一役,死于晏池剑下修士共二十三人,往生境三人,神到境七人,七至九境共十三人,其中往生境、神到境剑仙各一人,七至九境剑修六人。

举洲哗然。

至于晏池,元神重创,一夜白头,跌境至神到,据悉其终生无法再登往生一境。

惊虬谷于当日改名七十六剑冢,界碑旁大旗被晏池一剑砍作齑粉。

而那位六境修为的年轻剑修,这一战后,便再也没有看到其踪影。

有人说他死了,也有人说他隐居起来不问世事,总之,这么个不起眼的人物就是消失了。

第三年,也就是惊虬谷一役后一年,晏池重设姑苏剑池各堂长老,分赠山峰作其修炼场所,李文心、陆存心、舟之侨等开始崭露头角,逐渐成为剑池主心骨。

在新设的一众长老中,有一个职位十分特殊,是晏池首创,名为静思堂,顾名思义,静思悔过之所,静思堂所在山峰更是设在了整座宗门最南端,一座名为翩然峰的山上,而负责担任静思堂长老的则是一个新近加入宗门的人物,据说是前任宗主在外收的一名记名弟子,众人对他不甚了解,只知道他是个儒生,同时似乎还是个剑修。

这一年,姑苏剑池跻身天下五大剑术宗门第二位。

————

大成历五六一〇年,宣德四十年冬(二十年前)。

时逢瑞雪,天地祥和。

翩然峰上一如往常一般寂寥。

听说这座偏僻山峰的主人是个脾气很古怪的儒士,名字也很古怪,叫石碣。

十二月初八,一个很平常的日子,翩然峰上却发生了一件很不平常的事情。

打了一辈子光棍的石碣石长老竟然抱回了一个刚出生不久的男婴。

这件事在宗门里也引起了一个不大也不小的轰动。

本来从外面抱回一个身世不明的孩子对于仙家宗门来说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确实有不少山下百姓为了为家里省一口粮同时又存了让孩子一攀仙缘的私心,就狠心将刚出生的孩子扔在宗门门口或者山峰脚下,姑苏剑池因为名气太大,所以遇到这种事的概率尤其高。

只不过作为姑苏剑池静思堂的长老,石碣从不收徒弟,也没有娶妻打算,只是终日与剑为伴,孤僻更是出了名的。故而剑池弟子给了他一个十分有趣的名号——“剑纯”,意为“最纯粹的剑修”。

石碣这样的性格,却会选择从外抱回一个孩子,不少剑池弟子纷纷猜测,莫不是石长老偷偷在外生的私生子?

不过这样的话题很快就被众人所遗忘,因为石长老实在太孤僻了,孤僻到让人一点都没有八卦的欲望。

就在众人几乎已经完全遗忘这件事的时候,一位不速之客造访了翩然峰。

大雪之中,一个黄衣白发的人影一脚踢开了山巅阁楼的大门,气势汹汹。

阁楼之中,只有石碣一人正襟危坐,怀中是那个还未满月的男婴。

黄衣女子拔出长剑,一剑指在石碣胸前,大声质问道:“这孩子哪里来的!?”

石碣似乎早有预料会有今日一幕,于是将他与这孩子相遇的情景缓缓道来。

他担心黄衣女子还是不信,便将男婴交付到女子手中。

对于石碣的话,黄衣女子自然是信的,因为她已经信了整整三十二年。

手忙脚乱地接过了男婴,黄衣女子对怀中男婴经过一番摸骨探查,探查还未结束,她就立马惊呼道:“世上竟有如此上等的剑道苗子!”

石碣缓缓道:“‘剑在石中藏,可息天下兵’,这是岣嵝碑上的一段批文,而我初见他时,他就夹在一处石缝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