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九章 封地北上郡 柘浆是红糖  战国之天下纵横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中这智氏族长智伯,掌握着晋国的实权,其人颇有野心,他先联合了韩氏和咱们魏氏两家,瓜分了范氏、中行氏的邑地。”

“之后,智伯又挖苦心思联合了韩氏和咱们魏两家,去围攻赵国的都城晋阳,并且采用水灌的手段,企图一举将赵氏灭亡。”

“赵氏赵襄子,也是个聪明之人,他以唇亡则齿寒的道理,去服韩氏和咱们魏氏两家,并与之结为盟友关系,于是咱们三家就联合起来,一起讨伐智氏。因为智伯,这人太狡诈了,私下里暗中联合已经被打压的范氏,中行氏,试图趁咱们赵氏,韩氏和魏氏拼的两败俱伤之后,在拿下三家。”

“于是魏氏,赵氏,韩氏三氏联合并大败智伯于晋阳。之后,赵、韩、魏三家,便瓜分了晋国的领地。灭了智氏,范氏,中行氏以及三家之下的大世家。所以咱们魏国,赵国,韩国这三家,氏族大家基本就没樱基本除了宗室就是外戚。所以兄弟,咱们没必要心行事。”

原来如此,到时候我多心了,中行氏?那不是投靠匈奴的中行的先祖吗?这是不是,这中行氏经历三晋分家的劫难之后,有部分族人逃到了匈奴,不对啊,中行是太监啊,是汉代初期被和亲的公主带到匈奴的,这是怎么回事?

其实雷云不知道,历史远比他知道的,复杂的多。

话这中行氏在晋国也叫荀氏,本来为姬姓,原氏。周文王第十六子原叔被封到原地为伯爵,建立原国,文王第十六子被称为原伯,后人为原氏。晋国荀氏第一位人物荀息,本名原黯,也就是他是原伯之后,与周同宗。

原国后来被晋国兼并,但这到也没什么,荀氏在晋国混的得还很好,原黯的孙子荀林父后来任正卿,并且开辟了中行氏一脉。荀林父的弟弟荀首后来任亚卿,食邑于智地,开辟了智氏一脉,荀林父的另一个弟弟荀骓后来任下卿,食邑于程,开辟了程氏一脉。

到这大家可能都看出来了,智氏,中行氏本属于一脉,也难怪会给赵氏,韩氏和魏氏挖坑。

中行氏和智氏经过智罃、中行偃几代先饶努力,终于发展到后来晋国六卿中的两大实力派。六卿中他们占了两席,应该,只要他们两家联手,其它几家要想把他们怎么样那是相当难的事情。

可是事实往往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中行氏和智氏都多智,起码在人前摆出来的关系反而不如中行氏和范氏的关系好。这也导致智氏差一点在晋国就被清洗掉了,幸亏智氏家主智跞经过蛰伏和努力,才使智氏在晋国重新崛起。而在此之前,中行氏和范氏在晋国势力相当大。

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将晋国搅得翻地覆。赵氏家主赵鞅和赵氏旁支赵午发生了矛盾,按照家法将赵午处死。按血缘算,这个赵午还是赵鞅的叔叔,当年赵午的曾祖赵穿还帮助赵鞅的高祖赵盾杀死了晋灵公,才保住了赵盾名节。没想到他们的子孙竟互相厮杀起来。

赵午除了姓赵,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中行氏家主中行寅的外甥。于是,赵午的儿子赵稷就跑到中行寅那里去告状。中行寅早就想除掉赵氏,于是借机联合范氏,率兵攻打赵鞅。中行氏和范氏家底厚,很快就将赵氏击败,围困晋阳。赵氏再次经历下宫之难后的命悬一线。

关键时刻,和中行氏、范氏关系不睦的智氏、韩氏、魏氏也趁机联合起来,以晋国国君的名义解救赵氏。中行氏和范氏急了眼,竟公然和国君对抗,和这三家也打了起来。

但问题是,赵鞅处理赵午乃家务,中行氏和范氏插手不过去,现在又公然造反,于是他们成了晋国的公敌,最终在大家的一片讨逆声中被联军击败。中行氏和范氏外逃,去了齐国,从此消失在了晋国。

智氏因在此次事件中起到了主导作用,战后获得了巨大利益,一跃而成为晋国最大的一卿。不过之后,韩、赵、魏又重演帘初的这一幕,联手将智氏灭掉。至于这个中的味道,和刚才公子昂的话,大家自己慢慢品把。

或许,当初三家按照智氏的设计,灭了赵氏。那么可能三晋的魏国,赵国和韩国,可能就会变成智国,中行国,范国也不定。

至于历史上的法也是各异,也有记载春秋晋国的几大家族,荀氏绝对算一个,虽然在晋国众卿中,后来看不到荀氏的名字了,那是因为它已经分化为了很多分支,其中赫赫有名的就是中行氏和智氏,当然还有一些的程氏。

荀氏的开宗始祖是晋武公时候的一位大夫,名字叫原黯,字息,又称原息。晋武公灭荀国后,将荀邑封给了功臣原黯,于是原黯开启了荀氏一族。同时代受封的还有韩氏的开基祖韩万。

荀息受到了晋武公和晋献公的重用,不过,随后晋国爆发力骊姬之乱,荀息在这场内乱中死去。由于立场问题荀息受晋献公之托,拥护骊姬的儿子奚齐,荀息死后,其子逝敖受到了晋惠公的打压,淡出晋国政坛。

直到晋文公回国复位后,大力提拔人才,才将荀息的后代重新启用。这就是后来开辟中孝智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