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的霸权。
因此这个概念不能实现,自美元绑定了石油,完成了最后的货币霸权,到中国开放之后,所有条件都成熟了。
按照美国的设计,其实全球化就是一个制造业金字塔。美国手握军事,和金融的双王座,理所当然的成为了金字塔的塔尖。绝对的王者,世间的唯一,等同于上帝。
下边是所谓的四柱,也就是他最忠实的几个国家,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也是后世的五眼连盟。只不过后来法国不太听话被换成了新西兰。
在下边就是所谓的7成员,被作为全球制造业中端产品的绝对生产者,分别是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和加拿大。
而中国的出现,在当时来解决镣端产品生产加工的问题,在当时来,南非,印度,中国,巴西,这是一个水准的存在,能满足低端生产,轻工业商品加工就很不错了。而再往下就是那些七七八澳国家了,他们就是提供原材料的命运。
各位看官,这个设计怎么样?可以是堪称完美,起码在美国人看来是这样,这个时候,美国可以亲近任何人,老大的感觉真好。
但是谁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国家,也是一个古老的文明,他们吃苦耐劳,有很强大的坚韧意志,一旦获得了安定的环境和发展的机会,一个经济奇迹就诞生了,没错,这个文明就是中国。
中国几乎用了四十年时间就完成了西方国家将近三百年的工业化历程。不但把后发优势展现的淋漓尽致,甚至在美国还没明白的时候,就将他的一众弟斩落马下。
当然美国也并非没有发现,但是起初他认为用中国取代日本不一定是坏事,毕竟日本和美国在八十年代有广场协议这档子事,加上二战的关系,美国其实对日本是不放心的。
所以不得不中国当时的战略眼光真的很长远,咱们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经济奇迹。但是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从初期工业化发展的太快就出现了一个巨大的问题。
那就是饶素质跟不上了,想象一下,八十年代末期,一个作为农民的伙子,首先要进工厂当工人,学习技术,这个倒还算简单。
可十年,十五年之后,他要去适应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甚至成为领导,工厂骨干,这个学习的量坦白就有点吃不消了。
而再之后,中国参与到了全世界范围内的商品竞争中,产品也从低端加工,发展到了中端产品,开始去和欧洲,甚至日本,德国过招了。
此时的题目就是精密制造,于是乎,大家都在科研攻关,当然,此时就有若队了,因为适应不了社会的快节奏。这人也没这样变的,所谓人过四十不学艺。
改革初期的年轻人,已经到了不惑之年了,讲真话,学习上真懂事很困难,此时社会上的年轻人总是埋怨咱们的产品没有人家的好,如前边所的,文化渗透的现象比较严重。
一直到2010年前后,中国的产品开始奋起,已经接近甚至部分超越了日本和德国,开始和美国较劲了,这就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反差。为啥?人不够啊,尤其是科技人才,极度的缺乏。
因为中国连续的实力跳级,三流国家,二流国家,一下进入到了一流国家,要和传统的老牌工业化国家竞争,尤其是在高新科技上边,确实存在人才不足,技术差,科技水平差等等因素。
一旦向高端制造业挑战,必然面临巨大的压力,一方面这些压力来自科技,技术,人才储备,各个领域,一方面就是来自西方国家的敌意。
结果大家看到了,贸易战爆发了,但贸易战到了这个时期,已经发展成了一个鸡肋,首先啊,美国对日本用过一次,中国不可能再上当。
一次广场协定,让日本的经济在汇率的一跌,一涨之间,再一跌之间化为乌樱其实道理很简单。日本依靠较低的汇率水平和相对较好的产品质量迅速占领的欧洲,美国市场。
但是美国,欧洲都被贸易逆差所激怒了。并且表露出一种对日本的高度戒备心理。整整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美国社会充满了一种担忧的情绪。
其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美国好莱坞,他们排出的一系列影片中的日本人形象都不好。黑帮,有钱,到处收购美国的资产,企图买下整个美国。
最具备代表性的影片就是机械战警系列,各位看官没事可以看看,那里边对日本的描述可以,真是无以言表了。
问题在于,这汇率较低的时候日本的出口很舒畅,但是随着汇率的提高其出口明显就不行了。并且以此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就是,作为资本的日本所谓富豪,纷纷转移资产,逃离日本,因为他们很清楚正在发生什么,为了避免财富受到损失,只能选择离开,哪怕这种离开是暂时的。
其次火热的经济推高了日本国内的商品价格,房价,地价,而经济一旦遇冷,地产迅速的就不行了。
其原因很简单,大家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