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干瞪眼  重启激荡年代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个饼,谁分的多,谁分的少,最终产品都用利乐的包装。

分到大饼不是最厉害的,把饼创造出来才是最厉害的,就好比做产品不如做技术,做技术不如做标准,做饼的才是最厉害的,因为它设计了游戏,不然玩家都没得玩。

利乐其实早在70年代通过参加展会的方式,得到了第一个在中国崭露头角的机会。

随着中国食品工业的飞速发展,利乐的第一台灌装机于1979年在广州投产,利用这一技术生产的纸盒装菊花茶广受消费者欢迎。

远景集团在呼盟的奶源基地上投入了巨资,自然是要将牛奶卖到全国各地。

冯保国本来打算直接引进利乐常温液态奶灌装生产线,但在得知利乐如此心黑后,果断地打消了这个念头。

尼玛的,老子赚一块钱,一大半都进了别人的口袋里,凭什么?

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只有自己最可靠。

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如果核心技术一直掌握在他人手中,无论企业如何发展,都只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所以,冯保国决定自己研发生产线!

但远景集团压根没有这方面的技术积累,自己搞研发谈何容易?

没别的办法,只能是先抄利乐的,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

只是,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就连抄作业都抄不好。

利乐包装机结构简单,省时省力,而远景集团通过逆向工程抄袭的设备,过于复杂,维护难度过高。

这还只是包装设备,至于远景集团自己研发的无菌包装材料,质量比利乐的包装材料差更多。

比如,使用利乐的包装材料,常温牛奶的保质期能达到6070天,但远景集团研发的无菌包装材料,保质期则只有3040天左右,几乎差了一倍。

牛奶保质期越长,在渠道下沉方面就越占优势,可以顺利的走进一线城市以外的广大线城市和乡镇,甚至能摆上大部分村庄的零售货架。

中国的快消行业一直有“得渠道者得天下”的说法,“先农村后城市,农村包围城市先低端再高端,低端支撑高端”的经营战略在中国屡试不爽,后世常温奶战胜低温奶再一次重复印证了这个事情。

并且因为大面积的进行渠道销售,所以可以大面积做全国性的广告,以此快速打响知名度,占据更大的市场空间,摊薄成本,获取巨额利润后再扩充产能、增加市场宣传,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技术研发不可能一蹴而就,傅松虽然有钱,但对此也只能干瞪眼,有钱也使不上劲啊。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