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少年郎初显峥嵘  大宋:开局杨九郎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少年郎初显峥嵘

北宋兴国五年,辽景宗挥兵十万南下雁门,妄图染指中原。

北宋朝堂震怒,当今官家命前后周降将,现大宋左领军大将军杨继业任代州知州,兼任三交驻泊兵马部署,与监军潘美共同负责北边战事。

金刀杨业的威名在后周之时已经初现,对于边境战事很有经验,这一次的雁门关防务就是以杨业为主,潘美为监军。

监军,有宋一朝一个特殊的职务。

起因是因为宋太祖赵匡胤乃是后周大将,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在陈桥驿被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黄袍加身,发动兵变取代后周建立大宋。作为被黄袍加身者,赵匡胤深感武将手握兵权之后的强大,深怕大权在握的武将又步自己的后尘,再来个黄袍加身,所以建立大宋之后,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将原本用力自己的那些老兄弟一个个的权力全部收回,遇战事除了派遣将领临时统帅兵马御敌之外,还要派遣文官充当监军,防止手握兵权的大将叛变。

潘美,和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同为后周将领,不过潘美这个将实则是个儒将,自拥立太祖建立大宋以来,深得赵匡胤、赵光义兄弟器重,平岭表、定江南、征太原,再到现在镇北门,其功劳不可谓不高!

不知道什么时候,军中主帅的权利竟然没有监军大了!所以,雁门防务明面是杨业为主帅全权负责军事,实则杨业并没有随意出兵的权利,一切都要听从监军潘美的调度军令!

虽然大家都曾做过后周大臣,但潘美算是有从龙之功,杨业却是实打实的降将,这身份地位自然就是不同了!加之杨业骁勇善战,迫令文官从武的潘美对这种武夫看之不起,如今共襄防务,潘美这个监军哪能不给杨业这个武夫找点麻烦呢?

雁门关城墙,杨业紧绷着一张脸看着城下辽军堪堪停在弓箭射程以外叫阵。

辽军如此行径从杨业登这雁门关已经快十天了,但监军潘美却总是以时机未到不允许杨业出城与辽军一战。大宋初年,军兵不说骁勇善战,但其勇武也远超北宋末年乃至南宋时期,有杨业这个无敌猛将在,他自信能将这十万辽军杀的丢盔弃甲,奈何......

杨言文紧赶慢赶总算是在大战到来之际感到了雁门郡,关的情况道听途说也已经了然于心。

杨言文并没有打算直接去找那个素未谋面的伯父,而是打算等着大战起,想办法杀入辽狗军中,战后再与伯父相认。他可没想过战场凶险,自己会不会被飞来的流矢射中,八岁练武至今已逾七年,杨言文自信以自己的武艺当能在凶险的战场活着。

就这样在雁门郡停留了一夜。

杨业终于等到了出战的军令,但和他预想中的不同,潘美命他率三千骑兵从西陉而出,绕到雁门关以北,往南突袭辽军。

三千对十万,虽是绕后奇袭,但这个决定还是有些冒险,非常冒险。

杨业倒是并不觉得有什么,反而异常兴奋的领命而去,点齐兵马星夜出城。

雁门关外分水岭以北十里处三千轻骑肃立,除了战马偶尔的呛鼻声外再无杂音,就连马蹄声都不见,可见军纪颇严。

杨业策马前行几步,身旁有一青年将领跟随。

“爹,我们什么时候出战?”

“大郎勿急,此战乃是突袭之战,再等一等,午时辽军埋锅造饭之时,就是我军出战之时。”

杨泰,字延平,杨业长子,使一杆屈卢浑金枪,随太祖征讨南唐时立了头功,加封为忠孝侯、位列当朝八少阳侯。杨延平幼时就爱舞刀弄枪,杨业常言大郎有乃父之风,遂很小就跟着杨业东征西讨,后周时就立下汗马功劳,降宋之后更是如此。

如今的杨延平也不过而立之年,正是一个武将壮年之时。

雁门关外的十万辽军主将是辽国驸马侍中萧咄李,副将是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诲。

十来天的观察,杨业知道这辽军主将萧咄李就是一庸才,行军打仗并无任何谋略,自以为宋军都在关内,连起码的轻骑哨探都没有准备,但每日里埋锅造饭都相当准时。

果不其然,午时,分水岭辽军大营升起了袅袅炊烟。

杨业虎目一瞪,大喜,手中金刀斜举,吼道:“众将士,时机已到,随我杀入辽军大营,冲啊!”

“杀!”

“冲啊!”

“杀!”

三千骑兵奔腾,十里转瞬就到,辽军完全没想到竟然有一只宋军骑兵在他们后方,若非三千战马奔腾起来地面颤抖,恐怕他们会死的不明不白!

但知道又如何,如此近的距离,辽军不说全部卸甲,本来正在埋锅造饭,仓促之间根本就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

杨业挥舞着金刀杀入辽军军营,一杆金刀左劈右砍,下翻飞,辽军竟无一人能抵!

杨延平一杆屈卢浑金枪也是左刺右挑,手下无一合之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