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0、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大宋:开局杨九郎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0、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交趾郡以山脉居多,且多是原始森林,这里物产丰富,却毒瘴之地极多,且气候炎热,北方之人到此多有水土不服者。安南山脉是横跨宋、大理、交趾三国领土的巨大山脉,生活在这里的人不说是野人,却也等同于原始人类,他们条件落后,缺乏生活物资,若是在丛林中遇到,会发现他们穿着之简陋,被那些腐儒酸儒看到,定会捂眼咒骂‘有伤风化’之类的!

交趾郡的历任领导者不是不想将这些散布在山脉各处的土著之人收归己用,但即便是他们熟悉地势,有防备毒瘴之法,却也不能保证或者在安南山脉中肆意行走,收编一事也只能徐徐图之。

广、邕二州的军卒分别是水、陆两军,这也是赵光义调更远的广州军而非近一点的钦州军的原因所在。如今大军合二为一,顾雍舍弃了水利而陆路,等于先失一臂,这是极其不明智的做法。

杨延文下达的第一道军令就是命广州军回到相应的地点待命。

如今黎恒虽然将年幼的交趾郡王踢下了台,但交趾境内的战乱并未平息,河内东南的多处城池依然还处于战火纷乱中,否则不会对于大宋的军队到来置之不理。

不是他黎恒不理会,而是没时间理会,也顾不理会。

再说了,大宋境内的军队野战、攻城战还行,但在交趾境内,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山地作战,想要和他黎恒的军队打,大宋的军队必须先适应原始丛林的气候变化以及险恶的环境。

这是一道天堑。

黎恒此人手腕极高,算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才,如今交趾境内的战火虽未平息,但黎恒的大军却掌控了绝大部分地盘,若是再给予其时间,以此人的手段和才能,完全掌控交趾也不是不可能。

平叛大军新营地靠海,距离曲易城和安定城不过三十里,有原交趾郡王的家将带路,宋军并不存在迷路的可能,只是麻烦的是恶劣的环境终究是对宋军起到了不利的影响,身体素质弱的一些士兵出现了呕吐、发热、高烧等等不良症状!

军中虽有医者,但短时间也无法杜绝这些症状,这就是摆在宋军,或者说杨延文面前的第一道难题。

统兵打仗不是那么简单的,不是简单的攻下一座城池或者杀了多少敌军,征伐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只有克服这些困难,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统帅。

杨延文并未被困难打倒,士兵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症状,进攻时间延缓是必然的,虽然打乱了他原本以为的战争节奏,却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当日,杨延辉探查的情报并非黎恒部的全部情报,正是曲易城和安定城的情报。

官家显然是将交趾的情况想得太简单了,区区三万兵,还是三万厢兵就想拿下交趾,难!比登天还难!

可事到临头,杨延文已经没有选择了!

此时即便向朝廷求援,说明交趾的情况,然后朝廷再发兵,这一来一去不得有一个多月的时间!

即便朝廷真的派十万禁军赶到,同样会面对当下的问题,到时候禁军的战力大打折扣,指不定还不如南方的厢军。

整整数日,杨延文唯一做的事情就是不断地在各个营帐中走动视察,和随军大夫商议解决士兵出现的水土不服的问题,派兵到丛林里就地采药熬制药汤,数日下来整个人都瘦了一圈,却更显得精练、沉稳。

杨延辉的任务依然是探查交趾境内的兵力部署情况,这一次走得更远,得到的消息也要更加的全面详细。

种谔、呼延丕显等人则是不断地根据现有情报分析作战态势,研究进攻路线......

足足一个礼拜之后,士兵水土不服的症状才开始减缓,士兵的战斗力开始恢复,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随之而来的第二个问题到了,大军粮草告急,后勤辎重跟不,从邕州、广州运来的粮草因为大雨被挡在了路。

三万大军人吃马嚼,每天消耗的粮草不计其数,该怎么办?

“诸位,我们的粮草明日一过就见底了,如今该如何是好,大家畅所欲言。”

帐内,诸位将军经过这么几天的奔波劳累,都和杨延文差不多,黑瘦黑瘦的,特别是原本略微有些臃肿的刘瑜和顾雍。

艰苦的环境能让人崩溃,却也能让人成长。

刘瑜和顾雍不能被打击的崩溃,那就只能成长。

因为唯一的向导被杨延辉带走了,所以现在只能集思广益解决问题。

“回禀元帅,末将虽然是邕州人,但也曾听说这交趾有交趾的特产,我军中有两人精通这交趾的方言,不若让末将将其带来,或可有用?”

杨延文大喜,会方言的可是人才啊!

“速速将此二人带来相见本帅。”

半个时辰后,经过众将士一番讨论,决定派人伪装进入安定城偷偷的抓几个交趾人。

作为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