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4、开疆扩土当封爵  大宋:开局杨九郎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4、开疆扩土当封爵

太平兴国五年,时值金秋十月。

交州之战战报还没有发回来,半月前宁州知州刘澄呈奏,言平叛大军在宁州强行征集了一批粮草、工匠器械,态度蛮横......反正就是没有说一句平叛大军的好话,言语极尽贬斥。

赵光义当然知道这份奏折有多少真假,如果换成领兵的是某个老将,或许赵光义会勃然大怒,然后来个临阵换帅也不是不可能,但现在平叛大军就是一群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既然不会对他的统治造成任何影响,赵光义也懒得去自找麻烦。

更何况平叛大军的将领还都是自己任命的,这时候打自己的脸不是很疼吗!

宰相赵普倒是非常关心交趾发生的情况,可这路途遥远,信使一来一去就要十多天,根本就不可能做到时刻关注!

朝堂的局势注定了不能平静,数月前赵光义派出去的探子回报,辽国大军异动频繁,有挥兵南下的趋势。

大庆殿,朝会。

在享受了作为圣人的威仪之后,赵光义将得自坛子传回的密报交由太监。

“赵相公,可知最近辽国有发生什么新鲜事吗?”

辽国?赵普最近哪有关心辽国,他关心的都是交州的状况。

“回圣人,臣不知!莫非圣听到了什么最新情况,难道辽国又打算南下?”

谈到辽国,赵普唯一的猜测就是辽国是不是又要挥兵攻宋。

赵光义朝太监招了招手,示意其将密报交予赵普。

“赵相公可宣读与众卿家,商讨出一个方案出来。”

密报的内容详细的记录了辽国境内军队调动和官员调防的情况。

“回圣,辽国此次异动频频,不难看得出是为南下做准备,但春末才在雁门关折了十万人,想来此时辽国必定不会急于贸然进攻,这是打算做万全准备,动则雷霆直击,三路大军齐动!”

“是以,臣以为圣应当早做准备。”

赵光义还没有表示,但堂有人却提出了不同看法。

“圣,臣以为,赵相公之言有些危言耸听了。依臣看来,辽国不就是一次正常的官员任命而已,毕竟前辽国驸马侍中萧咄李萧咄李死,连带着折损了十万大军,辽国必定会经历一次官员洗牌,此也是极为正常的,不能说明辽国就会南下。”

“圣,臣附议!”

“圣,臣觉得赵相公所言有理!”

“圣......”

因为一封密报,朝堂顿时吵了个不可开交,赵光义打眼一扫,这些出班奏事的无一例外都是不通兵法、武事或者仅仅一知半解的文官。

如今站在他这大庆殿的官员,有三分之二都是前朝遗留,也有太祖朝提拔的官员,而他赵光义开科取士的官员甚少,很多都还没有一步一步爬来,或者根本就没有资格参加朝会。

赵光义本人也是一个并不精通武事的皇帝,但他是皇帝,谁敢说什么?

奇怪的是,作为太祖朝遗留的老臣中,如已经没有任何实权的石守信之流的国公却是从头到尾站在大庆殿一言不发。以前,赵光义觉得这是好事儿,这些老臣不参与政事,他就很放心。但现在这种武事,赵光义却很想听听这些老国公的看法。

“石相公,不知石相公对辽国的一番动作有何看法?”

嗯!石守信站在殿里眼观鼻、鼻观心,双手拢在袖子里,似乎没有听到,难道是睡着了?

“石爱卿?”

站在石守信旁边的检校太师、同为开国元勋的侍中曹彬用手肘撞了撞石守信,他才一脸茫然的左右四顾,尚不知发生了什么!

曹彬只得小声道:“石相公,官家垂问呢?你对辽国一系列的动向有何看法?”

石守信用手指了指自己,诧异道:“问我?问我干嘛?”

曹彬翻了个白眼:“你是这朝堂懂兵事者中最有权威的啊,不问你问谁?”

“哈哈,笑话,你曹彬也是能征善战,高匹夫也是兵法大家,官家何至于问我这个...真问了?”

“真问了!赶紧的,别让官家等急了!”曹彬无奈的朝方龙椅努努嘴。

石守信抬眉一观,赵光义似有发怒的前兆,赶紧出班:“启奏圣,刚才臣想事情想得入神,以至于......回圣所问,臣认为辽国必定会在年前挥兵南下,多路进攻我大宋,望圣早做准备,调兵遣将以作应对。”

石守信回答的有些模糊,但仔细想想似乎也没什么问题,可这并非赵光义想要的答案。

“冀国公?”

.......

天波府,自当日官家设擂台点将之后,杨家的儿郎出征的出征,当值的当值,府平日里除了一众女眷外,就剩下家将下人。

杨业如今忝为云州观察使,是以杨业镇守的雁门关一代。

大郎在雁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