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6、愿孤身杀贼尽职  大宋:开局杨九郎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6、愿孤身杀贼尽职

辽国挥兵二十万之众进攻瓦桥关,雄州治所防守兵力不足五万,兵微将寡。

是以,当今官家于太平兴国五年十一月初七亲率三十万禁军北,又有其他各路厢军约二十万陆续于瓦桥关集结,誓于辽军决战一场。

皇帝走了,朝中不可一日无主,遂命太子赵元佐监国。(实际,太平兴国五年还没有设立太子。)

赵元佐,原名赵德崇,字惟吉。

赵元佐是赵光义最喜欢的一位儿子,只因为这个儿子很像他小时候,不管是聪慧还是相貌。

杨延文毕竟是拿着帅印和虎符南下的,如今平叛归来,自然是要交还帅印和虎符,这是规矩。

正三品的孝武侯,禁军殿前司都虞候,不管是哪个身份,杨延文都有资格参加朝会了。

朝会并没有因为官家不再就不开了,官家在与不在,朝会都不能停,所不同的是原本有些事需要赵光义一言而决或者居中调停的事情,如今成了宰相、参知政事、枢密使等相公商议而诀。

没有了赵光义这个皇帝做出决策,太子赵元佐还没有那个能力和魄力决定朝中大事,这朝会时间也是越拖越久,以至于今日都晌午过半了,大庆殿已然还在争论不休。

宰相赵普领着风尘仆仆归来,过府门前连查都没来得及喝一口的杨延文匆匆穿过东华门,一路直奔大庆殿。杨延文虽不是外臣,却也需要宣召才能进殿,所以赵相公进去了,他只能在外面等待。

“启禀太子殿下,孝武侯、禁军殿前司都虞候杨延文杨将军已归来,此时正在殿外候宣。”

赵元佐双目一亮,稍显急促道:“快快宣杨卿进殿。”

“宣,孝武侯、殿前都虞候杨延文觐见!”

“宣,孝武侯、殿前都虞候杨延文觐见!”

杨延文双手捧着明黄色绸缎包裹的帅印和虎符,大步进入大庆殿,穿过位列两旁的文武百官,及至殿前台阶三步远才拜倒:“臣杨延文,拜见太子殿下,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杨卿快快请起!快快请起!”

“谢殿下!”

“殿下,臣奉旨率兵平交趾叛乱,今,不负皇恩,交趾以平,特来交还帅印、虎符。”

赵元佐朝侍立一旁的太监挥挥手,太监前接过杨延文手中的两样东西退下。

“杨卿小小年纪就已经为国家开疆扩土,本宫真是幸甚我大宋有如此英杰,杨爱卿此行幸苦了!”

“殿下严重了,为大宋保境安民、开疆扩土乃是作为臣子的本分,不敢居功!”

“好一个臣子的本分,诸位相公可曾看见了?杨卿不愧是老令公的子侄,本宫当年也从老令公嘴里听到过这句话!可惜,很多臣子却总是不知道何为本分啊!”

赵元佐这话似乎有所指,又似乎只是感慨一句,不过满朝文武却没人敢接。

“父皇临行前交代本宫,待杨卿归来之际,必定重赏。”

“传圣口谕!今,天波府杨延文平交趾叛乱有功,除封孝武侯,进殿前司都虞候外,赐玉带一根、黄金千两、锦缎百匹、东海珊瑚一对、珠宝若干...另,自大宋开国以来,杨卿乃是第一个为大宋开疆扩土之臣,特赐皇家御马西域雪龙驹一匹,以表厚爱。望杨卿再接再厉,为我大宋阵杀敌。”

杨延文再次拜谢:“臣,谢圣厚赐、殿下厚赐。”

“臣敢请问殿下,臣归来之际听闻辽国大军南下,圣已经御驾亲征,却不知辽军几何?行军路线何地?”

赵元佐苦笑道:“此事...还是枢密使曹相公来说吧!”

曹彬出列苦笑道:“辽国辽景宗耶律贤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自幽州出兵南下,南院大王耶律休哥为先锋,已于月底29日包围了瓦桥关,此刻怕是瓦桥关、雄州俱以失守!”

杨延文:“那不知,雄州守军有多少?援军几日可到?大军是以何人指挥?”

“雄州知州张师,守军万余,加周边州县守军,恐不足五万!”

杨延文闻言,愕然道:“那瓦桥关此刻怕是已然失守了,辽军二十万大军南下,易水已过,岂非长驱直入?”

“是啊!辽军过了易水,二十万大军就真的是长驱直入了,若是再化整为零,想要找到他们或者追他们难如登天!”

“此刻,只希望我大宋军队已经陆续抵达易水以南,不说和辽军一战,至少也能形成牵制,给大军争取时间!”

“然而,即便我大宋军队已经到达易水南岸,然三军无帅,没有统一的指挥,也只能是一盘散沙。”

杨延文想了想,又问道:“那不知,臣之兄弟们此时皆在何处?”

曹彬诧异道:“怎么?孝武侯难不成是准备叫齐你的兄弟北?”

“回曹相公,臣正有此意。”

“那可能要令你失望了,杨家大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