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九章 拜师  我乃搬山小剑童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辛夷每天的教书工作其实算的上一句枯燥无聊,这是一件重复度很高的事情,而他也已经当了整整三个月的教书先生。

好在这个世界也有什么类同于《千字文》《三字经》一样的启蒙经典,对于教这些小孩儿识文学字问题不大,但他还是很纠结。

“有一些娃娃,始终写不好字,也写不出字。”吃饱喝足的辛夷,此时拍打着自己有些臌胀的肚子,慢慢说道。此时正晌午,李当然给他送来了饭菜,至于那些读书的小孩儿,则回到家中去了。

李当然看了他一眼,笑道:“那么你为什么不让那些学习能力强很多的帮你却带着这些学习起来很慢的娃娃们呢?”

“什么?”辛夷好像没听清。

“你让那些学习写字认知的家伙,在休息时间,去教那些学得很慢的家伙。不要求做到多好,只要求他能把你今天教的所有字,会读也会写就行了。”李当然看着辛夷,“你觉得如何?”

辛夷一拍大腿,豁然开朗:“果然你来当这个教书先生才是对的!”

“别……”李当然苦笑摇头,连连摆手“你当初遇到季行宣,他难道就没有告诉你,我从未进过什么学堂,也不会写字?”

“可你实在不太像没有过识文学字的样子。”辛夷遗憾摇头。

李当然从辛夷身前的桌子上,拿出一本装订好的小册子翻看起来,上面也就写了两篇文章,不过李当然只是粗略看了一眼便觉得头晕眼花,脑大眼肿,就像曾经的自己坐在教室里,听着老师在讲台上教那什么文言文一般。

如是天书。

他将册子还给辛夷,知道这算是整个村子唯一拿得出手的书本,即便是最有钱的人家——村长家里,两个儿子也只是一个打猎一个捕鱼,至于家中田地,早就租借给他人去栽种。

村子旁有一条小河,不宽,更像是溪流,从河谷远处如游蛇蜿蜒而来,一直延伸到远处的江水之中。

在东面山坡上,则修建了一座比较大的石屋,如果遇到那大雨季节,济水江走水严重,这些村民便会将家中一些贵重物品搬到那里去,连着所有村民一起在那石屋中住下,等那洪水消退后,再回到村子里。

李当然在这里住了三年,只遇到过一次需要上山躲避的大洪水,而那年,刚好是禄州战事最火热的年头。

见李当然有些失神,辛夷用手在他眼前挥了几下。

看着辛夷面上那戏谑的神色,李当然无奈摇头。这辛夷如今虽然算得上一个老头子模样,可是行事说话都活脱脱像一个半大青年,配合那一张满是细密皱纹的脸,反而让李当然觉得有些滑稽。

辛夷有时候觉得天热,也会将头上的布头摘下,露出已经长出一截短细头发的脑袋。

老实讲,他李当然真没见过这么圆润的后脑勺,例如此时,他指着辛夷露出的头,笑道:“其实我早早便想说了,你这脑袋的形状,更适合去当那什么佛门高僧,而不是什么无双剑客。”

辛夷将身子往椅子里靠了下去,整个人缩在那里,一面摸着自己全是发茬的脑袋一面感慨:“当年我还真遇上过一个老僧,他问我要不要去跟他研习佛理经文什么的。但我想啊,每日青灯古佛,吃斋念经,太清淡了,所以就拒绝了。后来我虽然走遍了整个天下,却再也没遇见那僧人的踪迹,或许他早已坐化圆寂,去西方极乐见到了佛祖。”

然后辛夷从椅子里将头伸出来,看着李当然,问道:“你什么时候打算开始学剑?”

李当然摇了摇头,“还没想好。”

辛夷面色一黯,又将脸埋了下去。

李当然感受到辛夷的沉默,却不愿意多说什么。他从座椅上站了起来,围绕着大槐树转着圈子,算是活动筋骨。今日杨氏去隔壁村子帮那要结婚的本家帮忙,李大春仍然坚持出渔,虽然最近几天不知为何,在济水江打渔变得愈发艰难,经常是一张网收起来只是一些小鱼小虾。

李当然又转了一圈,看到村外跑来一道熟悉的身影,李当然拍了几下逐渐犯困的辛夷,当先跑了过去。

李大春一路跑一路气喘吁吁,整张黝黑的脸上满是汗水,看到李当然来了,急忙喊道:“出大事了!”

“什么事?这般着急?”李当然先把李大春扶住,坐在田垄上,让他先休息一会儿。

李大春大口呼吸了好几口气,才急促说道:“江边府道上,聚集了好多官军,他们正往禄州方向走咧!”

“王朝军?”李当然皱眉。

“不知道咧,反正都是些官军。我估摸着一会儿又有人来村里征粮,我去跟村长说一声。”说着,李大春爬了起来,往村子里一路小跑而去。

李当然看着那远去的身影,又看了看赶过来的辛夷,沉默不语。

“走吧,我们去看看。”辛夷放下脸上的嬉皮笑脸,也变得有些严肃。他拍了一下李当然的肩,走在前面。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