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是这个架子车,他们全家上下,折腾了差不多一个多月,不停的进行试验,在各种崎岖不平的路上推拉攀爬,也进行了重力之下的测试,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终于研究成功。
为了能够熟练的掌握这个步骤,几位兽人在这个寒季,愣是造了十辆车出来,再反反复复的实验中,把最后两辆车留给自家用,其余的八辆则停在院子里,想着开了春用这个换取其他有用的东西出来。
不管是前世还是兽世,都没有天上掉馅饼一说,去年他们问她借粒粒果,后来也用相应的体力劳动还了回来,是以这个板车,将来也会卖出相应的价格。
虽说在寒季,他们家咕咕鸡下的蛋少了点儿,可搁不住它们多啊,截止到寒季之前,她家已经发展到了三十只的规模,如今养在洞穴那边的地窖里,地窖里有向上通风的竹口,所以并不担心那些家伙会在下面憋死。
三十只鸡里有公也有母,开春就能抱窝孵化繁衍出更多的鸡宝宝出来,这是个重要的转折点,唯有它们从小生活的环境才能蜕化它们的攻击力和野性。
进入寒季之后,每天也有十来个蛋收,再加上鹌鹑、鸽子这些,蛋白质的量是足够了。
他们家每人每天都能分到两到三个蛋,不管是什么蛋,崽崽们还能分到一碗新鲜的羊奶或者牛奶。
至于为什么没有人去喝猪奶,她怀疑跟那家伙太脏太臭有关,哈哈哈~~~
当然这是玩笑之语,那么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良田给出的解答是这样的。
野猪并不象野马,野羊一样是群体性的社会,所以在人类游牧时期,其一次性捕获并驯化的数量并不多,再加上其本身的奶产量并不算高,所以根本无法满足人们对奶的日常需求。
进入农耕社会,猪经过长期的圈养变的容易增肥长肉,基本上能满足一户人家对肉与脂肪的需求,人们养猪的目的便十分明确了。
还有,一直以来猪就被不公平的认为是既笨又蠢(回族除外)的动物,人们自然不愿喝它的奶。
如果奶源充足的情况下,她会将奶做成奶酪或者奶片,再不济就将夏天采集晒干的茶树叶拿出来,给孩子们做奶茶喝,她除了做了红糖块儿外,还利用一些比较甜的野果做了果糖块儿,方法自然是大同小异的。
这些果糖平时很少给崽崽们吃,因为量少,留着做果茶,果奶的时候,放进去,味道更好。
兽世的茶树有不少,不过她鲜少去采摘,因为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采集食物上了,在吃饱还吃不饱的情况下,这些可有可无的东西就被她忽略了,毕竟这茶叶也不是那么好采集的,所以她就做了一两个茶饼。
看到这里肯定很多人会问,你怎么什么都会啊,其实她也不知道,反正只要看到和前世类似的食物,她的脑海里会自然而然的形成一些过程,有的很全面,一眼就通透,可以做出来,但有的只是个大概,得摸索着做,你比如说这个架子车,就只有一个轮廓而已。
大概是家里人口多,又养了这么多的牲畜,所以他们家的食物就没浪费过,而且因为养的牲畜多,牛羊都需要草,所以夏季的时候没少割草晾晒,做它们的储备粮。
现在别说12个人了,就是再来八个,她觉得也能指使的开,这也是为什么古代都生孩子多,因为这都是壮劳力啊,如果谁家孩子小,那肯定活的没有安全感。
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七十年代末,直到恢复高考之后才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的。
但是你搁到旧社会,谁家男丁多,那就是兴旺的标志。
所以中国人重男轻女,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自从家里有了门,有了围墙,糖糖就觉得很有安全感,而且私密性也大大加强了,不像以前,连个院子也没有,他们家做啥东西都能吸引兽人过来观看,十分的被动。
现在房子大了,有了地窖,还有两个囤货的地方,这日子过起来别提有多滋润了。
尤其这个年代的土地啊可都是无主的,等开春他们家再多种点儿地,她觉得日子会过的更美。
不知道这粒粒果能不能在这边长,去年倒是种下了一片,也发了芽生了根,但是寒季来之后,变成光秃秃的树枝了,很小很小,能不能扛过来,长成大树,只怕还得等好些年,真是不习惯,其实她还是觉得长在地里面,一季一季的收获比较好。
但是眼下就是这么个情况,她想改变,也是无力的。
兽世的寒季一来,雪就会下个不停,你说它像东北的天气吧,但是夏季的雨季热起来,又有点像云南一带,等同于四个月的寒季,四个月的雨季,剩下的四个月则是这两个季节的过渡期,寒季过度到雨季的时候,是青黄不接,万物复苏之时,雨季过渡到寒季的时候,却是收获的季节,各种果子、蔬菜、粮食成熟。
她只用了两年就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唯一不适应的,就是这一大家子错乱复杂的关系,而且,她甚至不知道将来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