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弊权衡之下,扯力克于万历十九年撤兵离开了青海。
扯力克走后,滞留在青海的蒙古部落群龙无首,万历二十六年,明廷发动大小松山战役,攻破了最后一支扯力克的青海嫡系势力阿图海,迫使其西逃。
至此,明朝青海蒙古部落作乱问题彻底解决。
专事明史研究的朱翊钧非常清楚,青海蒙古问题虽然在晚明没有酿成大祸,但是青海局势对明朝边境的安稳至关重要。
因为就在河洮之变发生的第二年,宁夏战争和朝鲜战争相继爆发。
倘或没有郑雒在青海恩威并施,反而响应朝中主战派的号召,让明廷在青海投入重兵与蒙古开战,那么很可能就会使大明陷入三线作战的泥潭。
万历皇帝之前能任用郑雒安边,可见其识人精准,且绝非是一个对边境事务一无所知的昏庸之君。
青海是保证西部丝绸之路畅通的关键,明廷在俺答封贡之后通过互市贸易对蒙古诸部百般笼络,并非全然是因为软弱怯战。
岁赏的好处在“恩”更在于“威”,互市带来的经济利益不但能分化蒙古诸部,还能在必要之时对叛部实行经济制裁。
正因朱翊钧知晓抚赏外虏的利害,因此即使已知朝廷财政不支,也不愿轻易裁减岁赏的开销。
张诚回道,
“蒙古部众以盗窃为生,然制驭在我中国,倘或依总督郑雒所言约定马数,使蒙古如约则市,反之则闭关绝虏,诸部便不敢恣其所求,亦不至遂开衅隙,此乃我大明数世之利也。”
朱翊钧又扫了几眼奏疏,道,
“郑雒的这些建议,内阁是怎么看的?”
张诚恭谨道,
“郑雒在奏疏中提议限定的马数,原本就是先帝爷于俺答封贡之初定下的旧额,内阁自然无有异议。”
朱翊钧笑了一笑,道,
“俺答封贡是由当时的宣大总督王崇古,与大同巡抚方逢时一力主张,先帝又通过兵部议奏,以王崇古八议刊示廷臣会议而促成的,自是无有错漏。”
张诚听到皇帝“选择性忽略”了高拱和张居正在俺答封贡中起到的重用作用,便已知皇帝心下是赞同恢复从前的“旧额”的。
否则依照这位皇爷的脾气,早就用“张党旧政,不值一哂”来堵底下人的嘴了。
“皇爷说得是,郑雒任总督以来,事事谨遵先帝爷之遗训,故而三镇无有溢费,如今实宜仍如旧额,加以限之岁赏,否则以朝廷有限之财,何以填虏酋无穷之壑?”
朱翊钧从善如流,
“既如此,便依郑雒所言,即今自始,宣府市马二万匹上下,不得逾三万;大同一万四千,山西六千。”
“至于其余赏赐,皆以万历十四年为准,旧例原无,不得轻为加添,以恣其欲,一切赏格,务不出原议钱粮之外。”
张诚一一记下,随即又问道,
“马数、赏额皆依奏议,一应军备是否亦照章核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