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我大明自有国情在此  大明王朝1587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澳门的控制还是相当强有力的,无论是司法还是税收,都没有因为葡萄牙人的自治而吃亏。

相反,就是因为明廷和广东当地政府允许了葡萄牙人在澳门的自治,使得澳门葡萄牙人在利益上和明朝政府达成了一致,甚至因此成为了明亡前除了朝鲜以外的最忠实的拥护者。

所以朱翊钧并不生气,只是轻描淡写地道,

“要不让洋人选举,他们就不交税金和地租,那样更划不来。”

李太后放下手中的零食,拿过侧旁的一方湖色熟罗手帕,轻轻地擦着手道,

“所以啊,你四弟有这些顾虑也是对的,倘或海贸的生意归了朝廷,那些在濠镜的洋人肯定不满。”

“他们要一不满,无论是直接在濠镜生乱,还是跑到广州去煽动那些靠海贸为生的百姓造反,对朝廷都是有弊无利。”

“皇上还年轻,我却是年纪大了,听见这话就多啰嗦两句,皇上别嫌我唠叨就好。”

朱翊钧心想,李太后对朱翊镠的偏爱已经不能算是人尽皆知,而应该算是有口皆碑了。

如果这回自己不是派朱翊镠去办这差事,按照李太后的性子,她绝对是一个字都不会多说的。

“怎么会?”

朱翊钧淡笑道,

“近些年老娘娘少问政事,今日好容易为四弟开一回口,朕若是拂了老娘娘的好意,那便是不孝了。”

李太后重新戴上护甲,

“皇上若不嫌烦,那我就再说两句,使民以时是一回事,与民争利是另一回事。”

“将海贸之利让给洋人并不是一件坏事,就瞧那些出海来中国的洋人,来了没几年,就平白无故地张罗起甚么‘选举’、‘自治’来了。”

“要再过两代,说不定连他们自己国家的皇帝都不认了!”

李太后不愧是跟着从前的小皇帝听过政的女人,一语就道破了封建帝王最为恐惧的要害之处。

好在朱翊钧是个现代人,在亲眼见证过近代西方的殖民扩张之后,他并不会轻易被手中的帝王之权所蛊惑,

“老娘娘言重了。”

朱翊钧淡笑道,

“倘或百姓心里向着国家,他们自己选出来的官,又哪里不会向着国家呢?”

李太后道,

“官若是百姓选出来的,他们就只会听百姓摆布,哪里会将皇帝放在眼里?”

朱翊钧道,

“国家并不等同于君王。”

李太后摇摇头,道,

“皇上,国与君自古就互为一体,因此隋唐才开科举,才有‘天子门生’。”

“官员们只有效忠于皇上,才会一心为国家考虑。”

朱翊钧道,

“朕想掌海贸,就是在为国家考虑。”

李太后道,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皇上若想掌海贸,要么学太祖皇帝,下旨‘片板不得下海’,要么学先帝,只让广东、福建开埠,其余一律视为违禁。”

“但倘或皇上既想掌海贸,又不愿断了百姓的生路,那就是在变相地鼓励百姓出海。”

“一旦民间出海成风,百姓必不会再满足于耕稼力田,再者这海外之地,不受我中国所控。”

“万一这出海的百姓也跟那濠镜的佛郎机人一样,在海外张罗起‘自治’、‘选举’,不愿再受中国管辖,那可怎么办呢?”

朱翊钧笑道,

“这老娘娘且放心,我中国地大物博,洋人都要来咱们这儿才能买到好东西。”

“这出海的人本身就是为了赚钱,那佛郎机人搞选举,归根到底也是为了赚钱,哪里有出海的人为了选举,反倒跟赚钱的地方绝交的道理呢?”

李太后道,

“那这些人要为了赚钱,把闽浙粤三省鼓动得和濠镜的佛郎机人一样,也开始要求自治和选举,皇上又该怎么办呢?”

“再说,现在江南漕运的负担本来就重,福建多山少地且不说它,浙江和两广的税收却是重中之重。”

“一旦朝廷鼓励出海,民间必会纷纷响应,转而放弃田土耕种,同商人和洋人沆瀣一气。”

“要没了农税,朝廷光靠商税和关税能经营得下去吗?那辽东九边、西南漠北,不都是花钱的地方?”

“要能经营得下去倒也罢了,万一这一出海,闽浙粤三省的百姓受了洋人挑唆,到头来连商税和关税都不肯交,直接学洋人开始要求在闽浙粤自己选官了,那祖宗的基业不就毁于一旦了吗?”

朱翊钧张了张口,不知道为甚么,忽然就有些心虚,

“……老娘娘说得也太夸张了罢。”

李太后道,

“太祖皇帝当年就是从南方起的兵,蒙古人南征北战,九洲在内,甚么类型的国家他们没掌管过?”

“结果到了中国这儿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