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二章 避嫌  汉末文枭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呈上来。”

张让连声称诺,将刻印在简牍之上的治蝗方略,呈于御前。

在来时的路上,胡广将治蝗方略重新抄写了一份,如今这份是副本,原稿被胡广留在了马车中。

胡广在官场浸淫了一辈子,李满那点小九九,自然瞒不过胡广的双眼,胡广并非不知变通之人,在胡广想来,既然李满想要深藏功与名,自己成全他便是。

至于李满为什么要深藏功与名,这个问题并不难猜,相比于入京任职来说,边郡更适合李满,辽东百姓更需要李满这样的文武全才。

正因为此,李满才要深藏功与名,否则,天子很可能会以累功为由,将其调入京中任职。

李满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李杨以辽东百姓需要一名文武双全的太守为由,请父亲留在辽东,为大汉镇守边疆,为百姓抵御异族。

李杨在此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李杨年纪尚小,许多事情不能自己做主,但他可以通过影响李满,来实现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

李杨作为穿越者,熟知历史的走向,乱世到来之前,自己必须提前做好打算,否则,一个不慎,便会落得粉身碎骨的悲惨下场。

身处乱世之中,中央官员,远不比地方太守来的重要。

当皇帝形同虚设之时,掌管一地民生、操百姓生死大权的封疆大吏才是国家的实际统治者。

“好!”,刘宏拍案叫绝,激动道:“此策甚好,太傅大才,可安天下也。”

胡广微微躬身,谦虚道:“陛下谬赞了,此乃臣之本分,当不得陛下如此夸奖。”

刘宏爽朗大笑道:“太傅此策,于百姓有再造之恩,实乃利国利民之举。”

胡广闻言再度躬身行礼,道:“陛下圣明,古今罕有,古人常言,君明则臣贤,臣能有幸得此良策,皆赖陛下天恩浩荡,实乃天佑大汉也。”

良久之后,张让忍无可忍之下,终于出言打断了君臣二人间毫无营养的互夸之举。

张让目光灼灼的望向刘宏,躬身赔笑道:“如此良策,当如何实施?”

刘宏闻言微微一怔,随即低头陷入了沉思!

良久之后!

毫无头绪的刘宏,皱眉望向胡广,请教道:“太傅可有良策?”

胡广嘴角勾起一丝微不可查的弧度,道:“此略虽好,可...唯恐百姓不买账啊。”

百姓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有限,或者说,百姓喜欢稳定的生活,不喜推陈出新那一套。

纵观历史,许多王朝均有推陈出新的利国利民之举,但是,奈何百姓不买账,如此一来,再好的政策也无法得到良好的贯彻与实施。

刘宏与张让不约而同的点点头。

顿了顿,胡广继续说道:“可先寻一郡,推广、试行之。”

“当以何处试行?”,刘宏缓缓点头,问道。

“幽州,辽东郡。”,胡广回道:“此略为臣与子忠共同造就而成,子忠对其知之甚深,陛下可命子忠代为施行。”

刘宏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弧度,微微颔首,当即拍板道:“可。”

刘宏与胡广心里跟明镜似的,欲想推广新策,则必须由一位对新策知之甚深、能力出众、手腕强硬、威望甚高的封疆大吏来执行,李满恰巧完美的符合了上述的诸多条件。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