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扩建工厂的陆续开工、学校招生授课,周家集的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大大超出了周羽的意料,到崇祯三年二月,周家集人口达到了三万多,这还不含打短工的临时工。
这种规模的人员居住地,已超出大部分的明朝县城,要知道,此时整个大同县统计在册的常住人口也仅仅3.6万人。
人口的增加促进了商业繁荣,在工厂工人宿舍及外来蒙古人、学生聚集区,商业嗅觉灵敏的山西人开设了酒馆、茶馆、粮油店、浴池,学校附近还有书店、文具店,这些商业建筑是徐蕴奇与几名在校学生一起规划的,建成后按平米价格或卖或租,也为周羽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入。
当然,有些商人找过周羽,说是要开设妓院和赌场,利润分成优厚,但都被周羽严词拒绝了。
山西巨贾大部分都与周羽有商业往来,其中最大的几家分别是:太谷曹家、榆次常家、祁县渠家、平阳亢家,当然还有最初和周羽做生意的介休范家。
周羽从这些巨商手中大量采购战略物资,如钢铁、硫磺、硝石、粮食、布匹、马匹等等,这些巨商从周羽手中获取了丰厚的回报,因此均在周家集设有办事处。
其中与周羽联系最为紧密的是太谷曹家,其家主曹三喜曾亲自来周家集拜访周羽,两人酒席间相谈甚欢,当场决定义结金兰,其实曹三喜已年过四十,比周羽岁数长了一倍还多,可大家都是聪明人,曹三喜看重了周羽的大好前程,准备政治投机,而周羽看重曹三喜庞大的商业网络,愿意接受财阀的支持,二人一拍即合,愿意同年同月同日死。“呸呸呸,这话真他么丧气。”周羽心里抱怨着。
崇祯三年正月初八,曹、常、渠、亢相约来到周家集给周羽拜年,周羽借此良机抛出了思虑良久的大计划:成立银行。
为说服各位老板,周羽祭出了大杀器——徐蕴奇。
凭借徐蕴奇出色的口才,描绘了一幅汇通天下的美好蓝图。当然,全凭嘴皮子当然是远远不够的,各位大佬都是历经商海沉浮的老油条,于是周羽带着他们参观了水泥厂、机械厂的各种流水生产线,雄壮的蒙古铁骑,以及华夏书院,迅速扩张的居民生活区。
曹三喜当然是愿意的,他想得到的远比金钱更多,在曹三喜带头鼓动下,常、渠、亢三家也纷纷同意。崇祯三年二月初二,云中银行正式挂牌成立,徐蕴奇任行长,注册资本十万两白银,四位老板每家认缴两万五千两,给予周羽21%的干股,其余股权四家平分。
云中银行的成立极大地改变了周家集商业行为和百姓的日常生活。
过去老百姓听说过钱庄,知道有钱人能够把钱存入钱庄,并进行铜钱和银两兑换,但那是有钱人的生活,与穷苦百姓没有挨不着边。现如今银行逐渐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周羽要求各企业发放工资都通过银行结算,而且到银行存钱会根据存款期限获得一定的利息,这对广大百姓来说也是不小的诱惑,有点余钱的纷纷到银行存款。
企业间资金往来、拆借、代收票据等,都通过云中银行进行,这无形间增加了银行的货币储备,可为企业甚至个人提供贷款。而企业也乐得有这样一个信用机构作为中间人,确保了资金的安全。
工业、服务业和金融业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分工的细化,间接摧毁了原来的小农经济,让人们真切感受到商业创造利润的神奇,激发了狂热的创业热情。
自从春节以后,很多人找到周羽,要在工业区开设工厂,请求批准,从铅笔厂、木材加工厂、马车厂等等不一而足,甚至有人要开设医院,周羽乐得看到民间自发的工业发展,也愿意孵化一批有前景的企业,市场的需求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
于是周羽成立了工商业管理委员会,负责民间投资的工商业企业监督管理,周明海牵头负责。至于划定的建设用地,周羽仿照前世的方法,进行产权拍卖,价高者得之,优惠政策是土地价款可分三年付清、获得云中银行贷款、技工培训班的毕业学员可到其工厂上班。
如今的周家集,已具有现代城市的雏形,新的商人巨富阶层和市民阶层逐渐形成,但城市管理机构尚待完善,公共服务基本为零,立法、司法和执法系统尚未建立,本质上来说,周家集还是军管模式,治安全靠军人管理,周羽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因为城市治理已超出周羽的能力范围,这些问题还需相应的管理人才的帮助。
关于城市防务问题,渠宗海和王辅臣曾向周羽建议,修筑城墙,建设军事防御设施,但没有得到周羽的批准。
周羽认为,大同地区在明内外长城严密保护之下,北部林丹汗的蒙古势力已被后金消耗得十分虚弱,无力内侵,南部又有内长城阻隔,陕甘流寇战斗力低下,不会突破长城防线来大同这种荒凉得边境劫掠,费力不讨好。
如今保安队正式更名为华夏军,有蒙古铁骑两个营计一千人,分别由卜喇库和王辅臣率领,步兵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