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章 报纸(二)  重生之晚明风云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汪可受作为大明第一狂人李贽的弟子,深受李贽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对商人也没有任何歧视。对于郭忠的小心翼翼,他是感受得到的,于是说话也会更加注意,尽量让郭忠感受到尊重。

至于登广告,他虽未听说过,但他汪可受是何等聪明,听到郭忠的几句介绍,立即明白了其中的奥妙。心中不免感叹,妙啊,没想到钱还可以这样赚!登广告的酒楼因为广告而被百姓熟知,酒楼生意就会兴隆,而报纸会因为登广告而增加收益,百姓因为看了广告会了解更多商家信息,便于货比三家,这是三赢的好事啊!进一步的,报纸因为经营得当,读者越来越多,广告收益也会大幅增加。

“嗯,这个想法非常好。”汪可受想到这里,仿佛是自言自语道。

“那真是太好了,您看,这费用……”郭忠兴奋地搓着手,满怀期待地看着汪可受。

汪可受沉浸在自己的巨大发现里,并没有听到郭忠的话,继续思考着。

郭忠知道一些读书人的臭毛病,有些人虚伪至极,心里想着钱是越多越好,嘴里却大骂钱是王八蛋。他以为汪可受也是这种人,不好意思跟他要价,于是赶紧补充道:“就登一句话,五十两纹银,可否?”

“不不不,我不是在考虑钱的问题,因为现在版面已经排好,要给贵商号加广告,没有地方再加了。”汪可受一摊手,无奈地笑了笑。

郭忠听他说不能加,以为对方嫌自己报价低,于是一咬牙,道:“八十两,加在两版之间的中缝空白处,可否?”

“对呀,夹缝可以的。”汪可受兴奋地说,“八十两太多了,五十两,我给你登三期。”

郭掌柜兴奋得站了起来,连连施礼,千恩万谢。

就这样,周家集第一则商业广告,诞生了。

福满楼酒楼的广告登出以后,整个周家集的人都看到了这个广告,都知道一个看起来不错的酒楼就要开业了。开业当天,福满楼客人爆满,座无虚席,很多人就是看了广告才来的,广告效果非常好。

酒楼生意开门红,掌柜郭忠非常兴奋,特意邀请汪可受和五名编辑到福满楼大吃一顿,以示谢意。

资本永远是追逐超高利润的,看到广告效果明显,其他酒楼的掌柜也找到汪可受,表示要登广告。而且还不止这些,其他商家也来登广告,茶馆、马车厂、银行等等。广告的种类也多了起来,出现了各种招工信息,最搞笑的是,一个富商女儿要嫁人,登了一则选婿广告,这大概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征婚广告了吧。

为了应对广告日益增多的问题,除了中缝广告外,华夏报特意开辟了一版专门刊登广告,各家竞价投标,价高者登。

仅仅三个月的时间,华夏报成为周家集最赚钱的企业之一,报纸风靡宣大山西地区。蓬勃发展的华夏报,吸引了几大财团的注意,曹家与汪可受协商,愿意注资一万两银子,用于扩大印刷厂的规模,招聘专业编辑,继续开拓市场。

七月底,看到华夏报事业的蒸蒸日上,裴汝霖等一干保守派再也坐不住了,本来他们在舆论上是占有先机的,至少表面上看是这样,但是短短一个月时间,华夏报风靡周家集,再不采取行动,己方的舆论阵地恐怕要沦陷了。

于是他集合了几名骨干人员,组建九州日报,并找到了一些乡绅资助,为了增加发行量,九州日报每日发行,成为真正的日报,内容以宣传儒家传统思想为主,偶尔发表一些时事评论。参照华夏报的策略,九州日报也刊载一些小说、短文、诗词,并创造性地刊载了一些书画作品。

对于报业的迅速发展,完全超出了周羽的意料之外,他没想到古人的创造力是如此的惊人,这么短的时间,周家集已经拥有两家运转成熟的报纸,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

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周家集聚集了大量的读书人,各种哲学流派互相碰撞,产生了思想的火花;周家集自由平等的社会环境也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周羽从来不搞文字狱,他坚信言论自由会带来社会和经济的进步;另外,经济的迅速发展、资本的急剧积累,产生了信息流通的刚性需求。所有条件成熟以后,报纸诞生并健康成长自然水到渠成。

周羽乐得看到周家集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因为中国古代社会过分强调思想的统一,极大地限制了人性的发展。读书人没有多样化的个性,思想好像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般。

社会的创造性需要多样化的个性人才,缺乏个性行往往就缺乏创造性,社会上充满了刻板迂腐的庸人,也就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周羽曾专门找到汪可受和裴汝霖,对他们进行了鼓励,并要求他们说真话、讲真相,注意著作权的保护,发表的作品必须征得原作者的同意,如果原作者还在世的话,给予必要的稿费。这一点,两人是没想到的,毕竟著作权是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产物。

周羽最后说的一句话令他们深受触动:“我不一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