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奕收购了华亭县两家造纸坊,和一家印书坊。
在1540年的明朝,印书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手工业了。
历史记载,在明朝福建。
曾经有无数的盗版印书商,以低廉的价格,来翻印各种小说读物,引领了整个大明盗版流通市场的风潮。
因而,徐奕收购了一家印书行,准备结合自己手里的技术,来迭代一下印书机器。
丁一牛,印书坊的主人。
这也是华亭县比较大的一位印书坊,徐奕刚刚花了不少银子,把他的印书坊连同本人,一起都给“收购”了。
丁一牛面对眼前这位徐先生,还是颇有些尊重的。
这几个月来,这位徐家三公子,可谓是在华亭县赚足了眼球。
银翘丸,医保,教育,明储银行。这一件件事情,都在丁一牛眼皮子地下发生了,让丁一牛这个印书的“小知识分子”也有些不可思议。
丁一牛:“徐少爷,我其实很不明白。你要买下一间印书坊要做什么,难道是要印什么书吗?”丁一牛问出了心中所问。
这个问题,从他下午收到一份收购印书行银票的时候,就开始了思考。
“如果要印书,也不用买下一个印书坊吧.....”
“交给我们来做,不就可以了吗?”
听见丁一牛的话,徐奕顺手拿起了印书坊的雕版出来。
这个雕版上面写的是一篇经书,因为印刷需要,雕版上都是倒字,所以徐奕没办法看出来这到底是哪篇经文。
“我确实需要印很多东西,但是更需要每天印一本新的书,这可以做到吗?”
每天印一本新书,丁一牛有些晕了。
这个时代印书是需要雕板的,一张雕版的镌刻,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
每天再造一张新的雕版,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丁一牛:“这恐怕真做不到,这每张雕版,刻上都需要很长时间。每天做一张雕版,这时间太紧了,也太浪费了。”
听到丁一牛说的话,徐奕也很赞同,这刻板印刷确实太慢了。
徐奕:“既然雕版这么慢,为什么不用活字印刷,这项工艺不是都有几百年了,不应该很成熟了吗?”
听见徐奕提起活字印刷,丁一牛不禁笑道。
丁一牛:“徐少爷有所不知啊,这活字印刷,乃是宋朝毕昇所发明的。虽然排字快,但是费时费力,还需要读过书,有点笔墨功底才能干。”
“这读过书的人,一个月得开几两银子?这印一套书的成本,可是太高了。”
“如果用不能排字的雕版,那这工作可是轻松多了,从农户里随便找来几个农夫。稍微教一教,就能开始印书了。而且一天就几十个铜板就打发了。”
“这中间差了这么多的薪资,您说说哪样好用呢。”
丁一牛:“还有一个问题,这木头雕版,如果妥善保存,可以用几十年。”
“这单个的活字的字块,用个一两年就会坏掉,所以还是用雕版印书比较节省。”
听到这,徐奕终于明白丁一牛的困惑。原来这大明不用活字印刷,都是成本的问题。
说到这里,徐奕从背后拿出来一份图纸,上面是一种新的活版印刷的工艺。
徐奕:“我出钱给你改良工艺,不要用木块和泥块做活字印版,用金属做活字印版,这样就不用担心磨损。”
“人手方面,我这边雇了不少读书人,但是因为某个疯女人抢了我的生意,所以他们都闲下来了。”
“我希望,你能按照这份图纸,用金属做活字,来改进你的印刷术。”
徐奕将厚厚一本印刷工具书递给了丁一牛,希望他能够用新的工艺,改进出来新的印刷技术。
“一个月时间,我希望能看到第一版印刷机的成品。”
徐奕叫人把印书坊的器具,全部都搬回了徐园。
这次,徐奕准备开始搞点科技了。
..
一个月后,徐园印书坊完成了研究。
初代活字印刷机终于面世,徐奕为了纪念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毕昇,将其命名为【毕昇一号】。
毕昇一号的功能,比同时代欧洲人,谷腾堡所发明的螺旋式手摇印刷机,先进了不少。
效率上,每台机器每日可以打印一千张。
虽然看起来很落后,但在1540年,已经算是较为高效的手动印刷机了。
验收完毕昇一号,徐奕加大投资,在本月再制造30台毕昇一号印刷机。
每天产出三万张报纸,有了这些报纸产能。
徐奕就可以初步开始报业大亨的宏大篇章了。
信息,就是金钱。看着手中的报纸小样,徐奕露出了满足的微笑。
..
府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