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1章大捷  我在大明割韭菜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如此这般看来,明军的战斗力突然增强了?

当然不是!

明军能横推蒙古鞑子,不是战斗力突然增强了,而是在战斗力基本合格的基础上,人数占了优势,并且是突袭。

如果要正面会战,这仗打得绝对不是那么轻松。

即便打得没有那么轻松,站在孙传庭和洪承畴的角度来看,这一战必须立刻打,打的越快越好。

因为他们随身携带的干粮,已经要见底了。

现实情况就是逼迫他们与蒙古鞑子决战。

最好的结果就是快速进军,快速冲锋,快速结束。

而事实上,在这样的突袭下,鞑子的阵型集结之前,战局就已经定了。

剩下的只是单方面的屠杀。

简称收人头!

蒙古人也想反抗,他们依然在快速组建队形,快速反扑,但都无济于事。

打仗本身不是流氓打架,不是大家提着刀排好队就可以开始干了。

就想你和一个妹纸在床上做运动,得有前戏吧?

前戏不足,会大大影响质量。

同样,古代打仗之前,战前的精神动员是必不可少的。

因为战争来之前,人的本能是恐惧和焦虑,长官们必须用最快的方法将恐惧和焦虑从士兵们的脑海赶出去。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齐声高呼,当人群一齐高呼几声后,恐惧就开始慢慢被冲淡。

然后就是号角和战鼓声。

但是,这些蒙古人都来不及做。

所以,即便临时组建好了队伍,也基本上如同稀泥糊的一样,一冲就散了。

最震撼的是万丹伟征,他站在城头,看见明军硬推过去,所过之处,血肉横飞。

足足半个时辰后,束不的的反抗已经彻底崩溃了,蒙古鞑子如同潮水一般向远处溃散。

而明军的队形则开始向前面扩散开,继续扩大打击面。

显然,明军是不准备放过这支蒙古军了。

新军的教条:四快一慢。

什么是四快一慢?

准备要快,前进要快,扩张战果要快,追击要快,发动总攻要慢。

为什么会有一慢,而且还是发动总攻慢?

一旦发起总攻,那就是正面大规模的决战了。

既然是决战,自然要慢。

这里的慢不是说攻击慢,而是发动总攻的决定要慢。

为何?

发动总攻之前,得做地形、敌情勘察,还得权衡全盘战局,得检验自己军队的状态、军饷。

还要做军队动员,并且还要权衡可能出现的战败局面,以及如何应对。

只有这些确定后,才能发动总攻击,这个过程是不能着急的。

而一旦发起总供给,就必须快!

行动快!

前进快!

扩展战果快!

追击敌人快!

只有快,才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只有快,才能最大程度提高战胜率,最大程度打击敌人有生力量。

这一套战术是谁的战术?

20世纪陆战王者解放军的战术!

这个战术的原型在哪里?

一千多年前,封狼居胥的那个年轻人!

这个战术理念,被张晨写在了新军的教材里,灌输到了军官们的脑海。

其那一慢是至关重要的,往往在真实的战场,都会出现上级催战的情况。

例如历史上,崇祯皇帝就是个催战狂魔,催死了好几个名将。

按照这一套理念,上级催战,那是上级的事,主将必须得将准备工作做足了再决定出兵。

这就有效平衡了后方和前线在敏感时期的关系。

这一次新军表现最优的地方在哪里?

动性和纪律性。

动性是执行力的结果。

纪律性是训练的结果。

有了这两样,眼下,大规模扩大战果的时候,冲锋队形便如同滔滔江水一般,向前面扩散开。

城楼上有许多万丹伟征的人,他们看到城楼下,束不的的军队已经被杀了一大半了,都兴奋得欢呼起来。

只有万丹伟征神色有些紧张。

这支明军表现出来的战斗力有些非同寻常。

站在万丹伟征的角度,他的确想统领喀喇沁部,想和明朝建立关系赚钱,但他并不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明朝。

明朝如果真的强大起来,将是草原的噩梦。

但万丹伟征现在内心很矛盾,明朝必须得强大一点,不然如何与皇太极对抗?

如果无法与皇太极对抗,他万丹伟征最后只能依附皇太极,如此才怎么赚明朝的钱,拿明朝的东西?

现实不会随着万丹伟征的意志为转移。

傍晚的时候,城外的战争已经结束了。

一阵阵风吹来,空飘散着薄薄的血雾。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