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早朝。
崇祯坐在龙椅上,扫视一转。
大殿内一片肃然,群臣行完礼后,一声不敢吭。
大家显然都在偷瞄,看谁先说话。
皇帝将自己的燧发枪放在御案上,收回目光,笑道:“怎么,昨晚不是都有话要跟朕说的么,今天早上怎么都不说了?”
通政司使李若星出列,他拿出一份奏疏,说道:“陛下,臣这里有一封奏疏,是南京礼部尚书黄锦黄大人所奏。”
“哦,呈上来。”
王承恩走下去,将那奏疏接过来,然后又上去,小心翼翼将奏疏呈递给皇帝。
崇祯拿过来快速看完。
这些文官写个奏疏,就喜欢玩些虚头巴脑的。
明明就是在抨击黄册案,分明就是在骂新政。
故意写一大堆华丽的辞藻,讲一堆的废话,来表明自己的忠心。
当然,少不了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来抨击朝中所谓的奸臣。
满篇洋洋洒洒,文采斐然。
但却一句经世致用的话都没有。
崇祯将奏疏合上。
道德的高地上,总是站满了蠢货。
无能无才的人,最喜欢用道德做武器。
为什么?
因为信手拈来啊,因为有圣人做背书啊,因为道德是普世价值啊,可以调动大批人,引起大部分人的共鸣。
道德本无错,就像刀子本身没有错一样。
崇祯也不表态,他今天已经做好怼天怼地怼空气的准备了。
先让你们说!
“李爱卿,奏疏你看了么?”
李若星说道:“臣看过了。”
李若星当然有资格看,他是通政使。
通政司是明朝专程收奏疏的衙门,全天下的奏疏,都要先到他这里,再上报到内阁批阅,最后到皇帝那里。
“说说你的看法?”
李若星沉思了片刻,深吸一口气,说道:“陛下,臣斗胆直言,黄大人所言,句句属实,这数月以来,各地民情如火,怨声载道,朝堂亦是人心惶惶。”
他此话一出,大殿内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这正是大多数人想说的。
崇祯声色平淡,说道:“如何个民情如火,如何个怨声载道,来,给朕详细说说,具体是何处,又是谁所言?”
李若星心头一跳,硬着头皮说道:“便说那容县,百姓苦不堪言,臣听闻有人家中被强抢,又有人被活活打死,人命如草芥,悲不胜悲哉!”
“何人被活活打死,又是何人家中被强抢,你总得告诉朕是谁吧?”
李若星用悲痛的语气说道:“且说那孙员外,本是当地的一个善人,竟然被有些人强入民宅,一家数十口,无一人幸免!”
一提到孙员外,朝堂的气氛更加紧张起来。
崇祯抿着嘴,神色平淡,语气更加平淡:“继续说下去。”
李若星一听皇帝这平淡的语气,脑子里飞快转动起来。
其他大臣也不知道皇帝是怎么想的,但这几句话说下来,似乎好像也没有表扬枢密院,也没有批评李若星?
“无数人死于非命,臣以为,此事已经影响到陛下的圣德,若是不能严肃处置,必然天下沸腾,民心不稳。”
说到这里,李若星开始大胆起来,语气变得有些亢奋。
其他大臣一听,嘿,好家伙,说得好。
再一看皇帝,神色平静,似乎也没有责怪,便有人壮着胆子出来了。
例如国子监的人,翰林院的人,一个个清流都出来了。
“陛下,臣等也以为,容城一事,当严查不待!”
“哦,如何个查,查谁?”
国子监司业倪嘉善说道:“自然是查洪承畴,他带着人在容城胡作非为,以至于民怨沸腾,水深火热,若是不查办此人,朝纲崩坏,律法不存,社稷危矣!”
“请陛下严查!”
一边不说话的李邦华心头一沉,这些人表面看起来是在针对洪承畴,但其实他们的矛头是指向枢密院的。
因为洪承畴属于新军,新军的军政自然是在枢密院下面。
当初皇帝手谕前来要调兵,李邦华已经劝过孙承宗,孙承宗还是照搬了。
现在看来,此事引发了许多官员的不满,正好借此机会来对枢密院发难。
其他人也都出来,跪在地上:“请陛下严查!”
“请陛下严查杀人者,否则难以平民怨!”
大殿内响彻着群臣们的高呼。
待声音渐渐平息下来,大殿内静的连一根针落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够听见。
所有人都在等待皇帝的话。
崇祯慢条斯理拿起御案上的燧发枪,笑着温声细语说道:“诸位爱卿知道此物是什么么?”
众人抬起头看过去,看见皇帝手中的枪,心头升起一股疑惑。
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