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3章正面硬怼!  我在大明割韭菜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关于周延儒所说的朝廷用度开支增加,这事是必然的。

想要增加地方官员人数,则必然面临着俸禄的总开支增多。

在这件事上,只怕毕自严毕老爷估计又要跳脚了。

不过崇祯觉得这不是问题,钱真的不是问题。

就算这一次的北直隶黄册案、河南省公田案、应天府的暴乱,全部查抄,得查多少银子出来?

恐怕是不少。

当然,这些都是一锤子买卖,用完了也就用完了。

真正开始赚钱的东西,是大明烟草局、大明制造总局这些有产业性质的衙门。

崇祯随口说道:“周延儒,你这些担忧朕心里有数,朝廷现在不缺钱,你们都放手去办吧。”

“刚才朕说的甲里的改制,就有你周延儒牵头去办,八月之前,给朕一个方案。”

“臣领旨。”

“甲里的官员,吏部就从国立北京大学任命,谁反对,就说是朕说的,让他来找朕!”

“臣领旨。”

两人退了出去。

过了一会儿,方正化到门口求见。

“进来吧。”

方正化进来后,手里捧着一堆的纸。

“皇爷,这些是魏国公等人的招供书,还有郑大人他们的招供书。”

“王承恩,收起来,明日早朝,一并带到皇极殿。”

“是。”

当天晚上,北京城的官场就热闹了起来。

主要是因为大家接到了明日早朝的消息。

据说明日早朝,便是要议论应天府的事情。

这下无数人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起来,尤其是翰林院和国子监的一帮清流,一个个当天晚上熬夜写弹劾奏疏。

把这辈子学到的骂人的词汇全部写了进去。

据说当天晚上有人太兴奋睡不着觉,跑去青楼一夜来了七次。

第二天一大早,崇祯更衣完后,便来了皇极殿。

大臣们遵照礼制,进了皇极殿,参拜礼结束。

崇祯扫了一转,说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翰林院编修陈演第一个出列,他说道:“陛下,臣有本要奏。”

“讲!”

“陛下,臣要弹劾孙承宗、李邦华、洪承畴、曹文诏,臣还要弹劾李岩,弹劾骆养性,弹劾周延儒!”

他一口气说出了七个人的名字,哪一个不是朝堂重臣。

甚至有枢密使和内阁首辅,还有军中大将,新政重臣。

例行规矩,奏疏被送到皇帝面前,皇帝只是扫了一眼,其他人就站立不住了。

眼下国子监司业倪嘉善也出列,说道:“陛下,臣也有本要奏。”

他这么一说,国子监的五经博士也纷纷走到皇极殿门口,跪在地上,高呼道:“陛下,臣等也有本要奏。”

仿佛私下已经串通好了,翰林院其他几个人也都出列:“陛下,臣等有本要奏。”

另外刑部侍郎胡应台也出列:“陛下,臣有本要奏。”

随后,六部九卿各自有官员出列,也跪在地上。

其中不乏侍郎,郎中,主事官员。

这一眼望去,少说有好几十人,近百人。

浩浩荡荡,甚是壮观。

崇祯知道,这些人都是憋了一口气,南京城杀了那么多人,触动了许多人的神经。

主要是死了许多读书人,以翰林院、国子监为首的,肯定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北京国子监的监生前几天就不安分。

小太监下去一个个收奏疏,都收了上来。

肯定都是弹劾枢密院和曹文诏、李岩等人无疑的。

都不用看就知道了。

为什么杀读书人触及到这些人的神经了?

这不废话吗?

这些人全部都是读书人起来的,南京死的不少人甚至有这些人的学生。

但更深层次来说,金陵血夜,其实是对儒家权威的一次挑战。

儒家被正式尊为官学是从汉武帝事情开始,一千多年来不断的加强。

到隋唐开科举之后,进一步加强。

到北宋,世家没落后,儒家达到巅峰。

大明朝时期,科举相比宋朝,自然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可以说,所有读书人,甚至所有官员,都是儒家出身。

儒家倡导的礼制,其实是一种社会秩序。

这种社会秩序非常适合古代王朝,自然就和皇权不谋而合。

可这种秩序下的儒学思想在晚明已经进入扭曲,无法适应大航海时代下,大明朝内部社会多元化发展。

更不能解决中央财政问题,更别说边关问题了。

古人因为受到时代限制,无法知晓其中根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