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八章 天子门生  回到汉末当暴君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世,也不强制学时下最流行的经学,就收那些市井来的寒门,或是擅长书画音乐的‘异才’。

鸿都门学一办出来,就受到了士人的疯狂抵制。

一是鸿都门学的人多半品行不端,二则是从鸿都门学出来的,多半居于要职,譬如尚书、郡守、刺史,三就是出于权利和舆论上的博弈了。

时下士人,多办喜欢抨议时事、时人,像那些自以为清流的人,自然是看不起‘浊流’;再者,东汉选用官吏是察举制,有关系的士人的子侄,都会尽力给他们争取孝廉的名额。

饶是有过硬的关系,孝廉入仕一般是郎官,然后当了几年之后,才能外补为县长之类的墨绶长吏,再干几年,才有升迁的份儿。

但是从鸿都门学的出来的人不一样,他们一出道,即是巅峰。

这让士人,如何能接受?

还有就是,士人虽然经历了两次的党锢之祸,他们或许再难接触到政治中心,但是他们却还牢牢掌控住了舆论权。

历朝历代,得罪读书人的人,结果怎么样,就不用多说了吧?

刘宏的这次办学,在士人的眼里,就是跟士人群体抢夺入仕权和舆论权,这才是戳到了士人们的G丶点!

所以,鸿都门学出来的人,都不会受到士人群体的待见。

如果不出刘宏意外的话,这个梁鹄在尚书台,应该是处于边缘的人物。

嗯,有必要去联系一下,这个吏部尚书,权力可是不轻啊!

还有就是,鸿都门学,还得接着办!

这群士人,必须得要他们知道:入仕权,他们垄断不得!

其实呢,刘宏对士人没什么意见的,他只是对现在这病态的士人群体有意见。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才是汉人内在的精神。

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才能促进人的奋进。

一个积极向上的民族,一个锐意进取的国家,才能永远保持在世界最前列。

良久的思虑之后,刘宏写下了一封手书。

“喏,朕的手书,明天转交给子干。”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