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能进行提醒警告外,稍严重一些的都不在他们处理权限内。
吃喝拉撒的后勤工作,自然也由他们对接,不过,一应工作同样有一套严格的管理规模,他们也只有照章执行的份。
而像课程这些,也由他们负责组织及对接安排,不过,哪人有哪些课程,甚至课程的大致内容,都不由他们来决定。
对此地,林默的权限同样很有限,也无法过多插手,或者说除少数几人外都如此,像林默,他也只能对接管理送进来的人。
而他送进来的人,不是归他管的人,便是他负责对接安排的任务中,需来此接受培训,进行准备工作的重要任务人。
像这次送进来的人,便是他之前在洗浴时,向戴老板提出的计划中,招揽来任务所需的几名重要人员。
公事公办的对接完,在此地专门提供的一处办公室内,林默翻阅了几人的资料后,林默再次登门寻上带来的其中一人。
进到室内,这是一间近六十平的日式风格套房,装点讲究,显然费了不少心思来弄,很多用具用品等,都是纯纯正正的日货,摸拟的明显是家境优渥之人的居所。
这一位,是那项计划中的关键人物,负责建言献策的那位,不过罩袍笼罩的他,与此地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林默为其拟定的代号,砖家,有点恶趣味,但也应景,他就是去祸害人的,而且明面身份也是假冒专家。
至于林默对处里的说辞,那便是腰后藏板砖,笑嬉嬉混在敌人之中,专门偷摸往人后脑勺上拍,也是附会上了。
这位的年纪,已奔三了,大户人家出身,身世清白明了,有一定社会经验,但热血尚未凉透。
寻到他,戴老板也是颇费了一番心思的,懂日语日文,英文极为精通,法德等欧洲国家语言,达到使用水平的还有数种。
其是那类,想要跨国跨洋学得本事报国的人,开始谋划去往留学的是日本,日语日文便是为留学准备而法。
但可惜,本已经做好准备,当时日本搞出一些事端,他对日本一番深入了解后,感觉去往那里,不会让他学到真本事,所以改换了目标。
其远渡重洋,去到了英国,可惜因一时准备不太充足,考入的并不是顶尖名校,考入的还不是他理想的专业。
但心中的迫切,让他不愿再继续等待下去,选择了接受并入学被招录社科类专业,准确说,是经济金融类专业,还是倾向于理论研究的专业。
入了学,他并未因不满意,而抵触荒废学业,而是取得了很优异的成绩,并进一步学习,最终拿下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学历才离校。
就学期间,其还利用假期及实习等机会,在欧洲大陆上的不少国家转悠了一圈,语言也是借着这些机会掌握的。
履历光鲜亮丽吧?不过戴老板特意标注了,这是位身上带着问题毛病的人,若非很契合要求,大概率不会选他。
其虽热血未歇,但却是迈入了迷途,深陷怀疑迷茫中难以自拔,不然凭借这履历,其实也轮不到他们将人捡漏。
带来毛病的原因也不复杂,其就学期间,正值美国大萧条,经济危机席卷欧美,他对自己所学是否有用产生了极大怀疑。
与金融经济相关的行当,古今中外都干净不了,他在实习游历中肯定没少接触,其所学虽偏向于理论,却也将很多阴暗的面具揭开,赤裸裸呈现在眼前。
若他是个很现实的人,接受这些不堪便是,但偏偏热血又未熄,抱着理想不愿撒手,但却又无法坚定不动摇,于是人便拧巴起来了。
这从他本科毕业没有迫切回国践行理想,硕士毕业后,没选择进一步深造,便可窥一二。
当然了,他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不堪,毕业后,其曾入职欧洲国家大公司的重要部门,没有真本事进不了的那种,更别说他是以华人身份进去。
其社会经验这些也是从这里来的,能进能立,不论专业能力,还是人情事故还是手段,那都是不会差的,只可惜他志不在此。
其归国后,政府及大公司都没少向其抛出橄榄枝,可惜啊!这些地方的情况,还未进,他的心便已凉了。
至于情报处是如何注意到他?说来也好笑,他不知是失望还是什么原因,想寻个没那么多乱七八糟事情的地方,结果不知听谁说起,便打听起了刚挂牌的经济研究所。
也就是二组驻地,挂羊头卖狗肉的那张牌子,原本只是想做得真一点,不因没在案这些,不好应对一般麻烦,结果不想,却因此让处里寻摸物色到了人。
不仅是他,林默这次带来的人中,还有一人也是踩了同个坑,只不过,那位是因没背景,学业成绩普通,寻不到门路进好部门,想来这混口饭吃,结果搭进来了。
说回砖家,他瞎打听,结果被情报处留的一些手段发掘,继而他的信息报上去被戴老板留意到,然后不知用何手段将人说服。
可能有威逼啥的!但他也绝没有对此多抗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