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父皇,挥挥你粗糙的大手  大明:我,最根红苗正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朱标注意到很多百姓在一边欢呼一边热泪盈眶。

自南宋灭亡元朝统治以来,这片土地便实行民族等级制度,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汉人,四等南人,南人就是南宋灭亡时处在南宋疆域里的汉人。

应天府当初是南宋的都城,所以这里的本地人在几十年的元朝统治下就是最低等的南人,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日子。

元兵残暴野蛮,很多时候都会直接闯进南人的家里,然后烧杀抢掠,时候就算去高官,一条人南人的命人家最多赔偿一头驴。

南人如此,汉人也没好到哪里去。

所以华夏百姓这几十年来是受尽欺辱,好不容易盼到腐朽的蒙元垮台皇明建立,他们再不是最低等的命贱如畜生的四等人,而是成了天下第一皇明百姓。

今天的胜利来之不易啊!这话有点老生常谈的嫌疑,但却是事实,没有经历过那一段历史的人根本无法体会这短短一句话里所包含了什么。

数万人造成的巨大欢呼声直冲云霄,从洪武门一直传遍了整个紫禁城。

奉天殿里,朱元璋身体在御座频频前探,外面的热闹让他也坐不住了,矜持了一会儿之后,还是下了御阶,急吼吼地对百官们说道:“听到外面的喊声没有?这就是百姓对咱大明朝对咱朱元璋的认可,走走走,都一起随咱出去瞧瞧!”

站在右边武勋第一位的一个络腮胡大汉闻言大笑道:“位,咱听着外面的热闹都要急死了,您再不下旨,咱都想告假出去了!”

“你个徐达,打小就爱瞧热闹,这坏毛病一点没改啊!”

“哈哈哈哈,这毛病咱是准备带到阎罗殿去了,到时候还要看阎王爷的热闹呢!”

左边文官队列首位的长须老者,闻言赞道:“信国公好气魄,老夫佩服!”

“宣国公就别取笑咱啦!咱也就是嘴硬说一说,真到了阎罗殿,还不是阎王爷叫咱干啥咱就干啥!”

朱元璋没好气道:“你倒是实诚,好了,徐达,善长,你们两个不要说个没完,咱赶紧出去,看热闹要紧!”

整个开国登基大典,等朱元璋率领文武百官抵达洪武门城楼的时候,到达了高潮,先是洪武门的数万百姓一直在山呼万岁,而后整个应天府仿佛都喊了起来,声音此起彼伏,久久不绝。

朱标站在老爹身边,看着身穿明黄衮龙袍头戴乌纱翼善冠的老爹,虽然脸尽量保持着威严,但嘴角翘的趋势怎么也止不住,不由好笑。

看到这个乌纱翼善冠,朱标突然想起一件事,后世对明朝皇帝多有误解,各种电视里塑造明朝皇帝都是头带纯黄金手工打造的翼善冠,价值连城,极尽奢靡。

其实那真是误解,起因是因为后世发掘的万历帝棺木里头部位置摆着一间纯金打造的翼善冠,所以就推而广之,认为那就是明朝所有皇帝的冠帽,其实这是个大乌龙,那东西就是个陪葬的冥器,活着的明朝皇帝带的都是乌纱翼善冠,乌纱做的,根本不是金的。

以老朱农民出身的勤俭劲儿,怎么可能给自己搞一顶纯金帽子戴头?

这一点也能从流传后世的明朝皇帝画像里得到佐证,明朝十六帝的宫藏画像都是黑色乌纱翼善冠,无一例外。

“父皇,您可以试着朝下面的百姓挥挥手!”

朱元璋板着脸目不斜视:“咱是皇帝,得时刻保持威严!”

“父皇,偶尔表现得平易近人一些,也不会影响您的威严!”

“真的?那咱就试试!”朱元璋试着向下面的人群挥了挥手,结果引起更大的欢呼,万岁的声音差点把紫禁城轰塌了。

这一下朱元璋也兴奋起来,向着下面连连挥手,享受了一会儿之后,他突然扭头遗憾道:“爹真应该听你的搞搞那什么阅兵,可惜了!”

“父皇也不用惋惜,完全可以颁布旨意把今天定为国庆日,每年的今天万民同乐观礼阅兵!”

“哎?这个提议好!咱皇儿就是聪明!”

几步之外,李善长和徐达两个小声赞叹:“太子殿下已经有仁君之相了啊!”

朱标其实也一直在悄悄注意城楼的这些开国勋贵们,尤其是徐达、李善长、常遇春、刘伯温这些人。

其中徐达和常遇春,都是不世出的战将,军中的定海神针。

李善长类似于汉萧何,大方略很有建树,在后勤施政都很有能力。

至于刘伯温,有人把他比作张良诸葛亮,都是极富神秘色彩的人物,烧饼歌在后世也极为出名,跟袁天罡和李淳风的推背图有一拼,妥妥的大预言家。

朱标回到自己所住的春和殿时,已经申时二刻,即下午三点半。

贴身小太监王中立即一看到朱标立马随了来:“太子爷,要不要传膳?”

“不了,刚才在乾清宫跟父皇一起吃过了,这样,王中,我先小憩一会儿,一个小时……唔,现在什么时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