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愉,只顺从的示意身旁随从将符、传取来。
片刻之后,老者便将手中长剑缓缓交到身旁的随从手上,然后亲自上前,将一块左右相合,各六寸长、二寸宽的竹符①,以及一卷以关印泥封的竹简交到军官手上;待等军官接过,又乖乖后退五步,抱腹等候军官核对。
过了好一会儿,那军官才将视线从手中符、传之上抬起,面色虽依旧严酷,却也不经意的带上了一丝善意:“敢问老者名讳?”
却见那老者稍直起身,也并未拿捏,只淡然道:“不敢妄提国姓,唯复名郢客而已···”
言罢,老者闭目捋须片刻,却并未等来那一句‘原来是楚王子当面’的拜喏;疑惑地睁开眼,就见那军官的目光复又回到了符传之上。
感觉到老者的目光之后,那军官礼貌性的抬起头,不卑不亢丢下一句‘随行之人不得持械涉关’,便转过身,扛着汉旗,自顾自向数百步外外的关隘走去。
至于先前那几位军卒,则已是在军官转身的一刹那开始了行动——三位弓卒已是站起身,却并未解除防备,手指依旧紧紧拉着弓弦,缓缓倒行向关隘的方向。
年纪最小的‘传讯兵’,亦已将火把和干草堆扔在原地,快步朝关隘方向跑去。
看着这一切,饶是心中已稍有不愉,刘郢客也只能接受现实,由奴仆下人提着大小木箱辎重,跟在那位扛着旗杆的军官,以及更远处依旧弯弓向相的三位军卒,缓缓靠近关隘。
待等一行人以这种诡异的阵型,来到函谷关正对着的河滩外时,已有数十甲盔齐备的军卒自关内走出,列队等候。
稍有些疑惑地望向先前那位军官,看到那军官同样投来一个困惑的目光之后,刘郢客只好无奈的叹口气,任由奴仆随从被缴械,物资辎重被关卒一一盘查。
在漫长的物资盘查过程中,另外一艘楼船在函谷关正对着的河滩停靠下来;不过半息之后,便有一骑自楼船上飞奔而出,来到正接受盘查的众人身边。
那军官稍一抬头,便将手中的盘查工作丢到了一边,面容严肃的上前交涉两句,河滩上便再度响起那道粗狂的吼喝声:“速速备马!”
已滞留许久的刘郢客面上稍带着不满,正欲上前追问,就瞥见那骑士身后插着的几支赤红色角旗!
先止住表达不满的念头,刘郢客思虑片刻,还是小心上前,对遥望骑士远去背影的军官一拜:“敢问将军,可是关东有何变故?”
刘郢客看得清楚,那骑士身后的角旗,分明是六百里加急!
自函谷关入关中的军报,也几乎不可能是北方边墙有变——除非燕赵有变,不然边关战报,无疑是走箫关更近一些!
更何况如今匈奴刚遣使来汉,在使团没有回去复命之前,匈奴人几乎不可能发起对汉室边墙的攻掠。
再加上现在这个时间点,则将‘几乎’二字也去掉了——在汉人即将春耕的时间点,匈奴人同样要向北迁徙,使刚被匈奴人过冬而折磨的草原南部得到缓冲。
只见那军官砸吧了一下嘴,反应过来刘郢客的称呼之后,稍有些羞涩的挠挠头:“俺不过一什长,当不得老翁将军之称。”
不过刘郢客的抬举,也让军官稍稍放下防备;再结合这队人马的身份,便觉得将消息透露给刘郢客也没什么了。
“方才那骑乃齐国驿卒,六百里加急者,乃齐王薨,齐国群臣请陛下定齐之嗣庙。”
军官轻松淡然的语气,并未让刘郢客愈发拧结的眉头松弛稍许;待等辎重盘查完毕,刘郢客顾不上停留驻歇,赶忙下令星夜前行,火速进发长安!
那军官望着刘郢客一行火急火燎离去的背影,只遗憾的砸吧着嘴,回头看了看寂寥的关隘,莫名的烦躁起来。
“甲伍,去猎头野彘来!”
※※※※※※※※※※
春天,万物复苏的季节。
初春的午阳,将久违的温暖再度挥洒在关中大地之上;无论是山林间冬眠的野兽,还是在简陋的屋舍避寒的百姓,都渐渐从凛冬的慵懒中苏醒过来,从居所内走出,品味着初春的气息。
‘萧瑟’了小半年的长安城,也逐渐恢复到往日的繁华之中;长安城中、城外的百姓,也都带着家中妻小,踏上了长安街头,在这西元前的繁华昌邑贪婪呼吸着初春的空气。
但有一个地方,却犹如完全不属于关中一样,依旧沉寂,依旧落寞,依旧散发出荒凉,以及诡静。
更让人无法相信的是:这个地方不在人迹罕至的深山野林间,也不再远离城市的边远乡村中,反而恰恰位于汉室的政治中心:未央宫!
作为封建史上有遗迹留存的、最早的宫殿群,未央宫相较于唐之太极宫,亦或是明之明皇宫,无疑算得上宏伟壮观。
盖因为萧何一句‘非壮丽无以立威’,就让原本的龙首山,成为了整个未央宫的地基——相较于城外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