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主将舒駿,也已经在马邑令杨正的引导下,来到了位于马邑正中央的县衙。
“战事将至,杨公不必操劳,只合粗茶两碗润口,以述说战事之要即可。”
听闻舒駿客套之语,杨正稍一思虑,便也没多矫情,只交代府中下人用最好的茶叶,去煮两碗浓茶汤。
主宾分而落座,杨正便陡然直了身,目不转睛的望向舒駿。
——与后世地方军、政分离的核心纲要所不同,汉室地方行政部门的军事部门之间,往往不会那么渭泾分明。
就拿一个县来说,县令主掌民政,县尉主掌军事,但理论上,县令拥有对辖地任何事务的决策权,包括军事。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县尉其实只能算是主官县令手下,专门负责军事的副县令而已。
而在战时,这套体系又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县尉作为军事长官,往往会被战区主将征召,当地武装部队也会被一同调走,在这种情况下,县令就会担起组织乡勇青壮,留守当地,保卫县城的任务。
现在的状况又又又有所不同:马邑令、尉、丞,实际上都是杨正一人兼任!
这种情况下,只要马邑处于战场范围内,杨正都必然会获得一个中层军官的职务。
如果是在战场边沿,杨正大概率会被任命为xx区域县兵别部司马,负责保卫区域安全,并随时按照战区主将的命令机动,或支援、或撤退。
若是现在这般,明确以马邑作为主战场的情况,那作为马邑唯一一个可以代表军方的官员,杨正最起码,也能被任命为偏将!
就拿马邑举例,守城战中的偏将,指得便是在战争中,负责四面城墙其中一面整体防务的军官。
简单来说,就是战后追责时,某一面城墙被敌人攻破,那负责这面城墙的偏将首先遭重!
轻则贬官降职,再加一顿要人半条命的军棍;重则,便是对战斗结果造成了决定性影响,那偏将自身不用提,死半本户口簿是逃不掉的。
按照惯例,如果舒駿在马邑战役中的任务真是保卫马邑,那正对敌人的北墙,应该会由舒駿直接负责。
而事关成败的后方,即南城墙,应该是由舒駿手下最得力,最值得舒駿信任的队率司马负责。
而杨正,则大概率能赢得马邑东、西两面城墙其中一面的防守任务。
——侧面城墙,往往只会面临敌人的佯攻,送上来的军功不说像捡人头,也绝对差不了多少!
这样一来,杨正把自己的位置也摆的十分明确。
不再是县令,不再是名誉县尉,也不再是马邑实际意义上的土皇帝。
此时此刻,杨正唯一的身份,便是舒駿所部下辖之‘马邑别部’的队率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