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程什长。”
走在山林之间,关卒们都觉得身心俱疲,星点秋阳透过树叶点滴洒落,迷得众人的腿脚更迈不开了。
见同袍们都这般模样,先前被杨余称为老二的中年男子大踏几步,来到了队伍最前端。
“二叔?”
听闻杨二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关卒队伍此时的最高指挥官,原武州塞甲什什长程未嗡然止步,回身望向杨二。
此时的程未已丝毫不见军官的军官,脸上被荆枝划得血肉模糊,手中长剑倒还锋利依旧,随时准备为身后的战友,劈出一条回到马邑的道路。
但在听到杨二的称呼声后,程未本就糟糕的面色又顿时沉了一份。
稍一思虑,程未就回过身来,示意队伍停止前进,旋即拉着杨二的胳膊来到一旁。
“二叔,可是有人掉队?”
在潜逃的路上,最恐怖的从来都不是被敌人发现,而是有人发生了意外!
如果只是闷头一路走,那关卒们基本不会出什么大问题,顶天了去,也是到地方歇个一两天。
就算是被敌人拦住了去路,也不至于让人崩溃,反而会激起众人的斗志,形成‘归师’之势!
归师勿掩,穷寇勿追,正是这个道理。
但要是半路有人掉队,再让同行的关卒反应过来,那情况就十分不妙了。
当意识到那些片刻之前,还在自己身旁同行的战友,在片刻之后已经跌落悬崖,或被队伍甩下,在寥无人烟的山林中等待死亡,队伍中人其余人,都会陷入精神高度紧张状态。
人世间最复杂的是人心,其中最难以避免的,还是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发现战友落队,队伍的领头者绝无可能发动队伍回去寻找!
这样一来,就会让一个念头,在其余人的脑海中无限扩大:如果我也掉队了······
一旦这样的念头出现在脑海,那整支队伍,都很有可能无法抵达最终目的地、
因为紧张的情绪、更为活跃的大脑活动,会急剧加快身体的能量耗失,使得原本能支撑的目的地的人,都在路上倒下。
除了身体机能的因素,还有一点更为重要的——人心。
就拿现在这支二十七人的关卒队伍来说,从第一次有人掉队开始,整个队伍都会被悲观情绪所充斥。
第二次有人掉队,会让士卒们表面上看起来有些麻木,实则精神会紧绷到临界点。
当出现第三有人掉队的情况,或者是队伍人数降到二十人以下时,所有人的情绪都将崩溃!
如果队伍中有心智坚强一点的士卒,或许会选择站出来,提出带一部分人分道扬镳,分头前往目的地。
而这里的‘一部分人’,大概率会是除了程未这个‘抛弃同袍’的首领之外的所有人。
这也是为什么在历史上,屡见不鲜的撤逃队伍中,首领总是有很大概率无法抵达终点的原因。
——为了队伍的生存,首领不能折返拯救掉队的人,而这一点,被队伍中的追随者理解为‘抛弃’,以及不值得追随。
这还是好一点的情况。
如果队伍当中,没有一个人能站出来说一句‘队伍你带不了,那就我带’,那就基本可以宣告这支撤逃队伍全员阵亡了。
——懦弱的人会留在原地等死,崩溃的人会独自跑向径直到家的方向,然后在山上摔死、被毒死、被野兽咬死,亦或是被敌军捉拿。
而队伍中唯一还能保持理智的首领,则会出于‘独自一人根本无法存活’的考虑,加入到原地等死者的行列当中。
作为武州塞地位仅次于杨余的军官,程未虽然还未曾在实际操作中,遇到能用到这些‘战场经验’的地方,但从饭后睡前,从其他老卒嘴中,也都曾听到过这些。
而这一次,是武州塞近二十年来第一次面临‘不撤不行’的局势,也是杨余第一次独自带队,从武州塞撤回马邑。
在这之前,如果是匈奴百十来号人的入侵,那武州塞大概率会将关卒全部收回,我在关墙上不出来。
情况稍微严峻点,就干脆把狼烟一点,屯长杨余带着众人跑个四五十里地轻装越野,也能躲进善无城里。
至于‘从武州塞直接北撤至一百四十里外的马邑’这种情况,别说年不满三十的程未了,就连杨余都未曾经历过!
——要知道上一回,出现‘武州塞绝对守不住’的状况,还是二十二年前,韩王信以王都马邑献降匈奴,太祖高皇帝御驾亲征那一回!
一百四十里的丛林潜退,让毫无带队经验的程未感到紧张无比。
在问出那句‘可是有人掉队’之后,程未紧张的看着杨二逐渐张开的嘴,心里几乎是嘶吼着,祈祷那个‘是’字不要从杨二嘴中蹦出。
幸运的是,程未的祈祷不知被哪一位沿路经过的仙人给听到,竟真应了验。
“未曾,俺刚又数了一回,加上俺和程什长,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