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37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大唐:开局救了李长乐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长安城,皇宫,太极殿。

李世民正召集满朝文武商议如何应对这次关中大旱。

“陛下,古语云: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百姓乃是国之根本,此次数十万灾民扶老携幼往长安城而来,正是因为他们相信仁慈的陛下能给他们一条活路。”

“臣以为,朝廷应该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进此言的,是秘书监魏征。

他虽早已不是谏议大夫,但依然直言敢谏。

对于魏征的谏言,李世民表面点头称是,但内心却是连连摇头。

甚至还在心中大骂:你他妈的站着说话不腰疼!

其实李世民何尝不知道百姓拥戴的重要性。

但是现在长安城面对的不是一般的百姓,而是几十万逃荒的灾民。

国库里的那点存粮,应付养兵的开支都还不够,怎么还养得起几十万的灾民?

而且这次灾民人口众多,全都饿着肚子。

如果处理不好,稍有不慎。

几十万灾民就有可能变成几十万暴民。

真到了那个时候。

朝廷派兵镇压会被指虐杀平民。

若不镇压,数十万暴民足以摧枯拉朽,改朝换代...

所以,魏征的提议虽好,但却过于理想化,不是李世民想要听到的答案。

“陛下!”

这时,户部尚书戴胄站了出来。

“陛下,臣以为魏大人所言不可行。”

“臣掌管户部,目前户部的存粮尚不足以应对边关的开支,如何还能开仓赈济灾民呢?”

戴胄的话让李世民长松了口气,要不然自己就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了。

不过魏征却不以为然,直接跟戴胄怼了起来。

“戴大人,你的意思是,要眼睁睁地看着百姓饿死不管嘛?”

“我可没有这么说,魏大人不要曲解我的意思。”

“那你是什么意思?”

“我的意思是开仓放粮不可取,还需想别的方法筹粮赈灾。”

“呵~筹粮?说得轻巧...”

......

魏征和戴胄你一言我一语地在朝堂争执起来。

而边的其他大臣因为也拿不出更好的主意,所以全都选择了缄默不语。

“够了!”

李世民突然大吼一声,吓得百官全都躬身一拜,不敢言语。

“百姓受灾,前来投奔,朕安忍弃之?”

说完,李世民拂袖而去。

退朝以后,百官相继离去,只有长孙无忌留了下来。

并且请太监通报,请求觐见皇帝。

因为灾民这事,李世民心中甚是窝火。

听闻长孙无忌求见,想必是有什么办法了,李世民心里这才宽慰了一些。

片刻之后,李世民在御书房召见了长孙无忌。

“辅机啊,你可是想到什么办法可以应对灾民了?”

长孙无忌向李世民大礼一躬:“陛下英明!”

“此处不是朝堂,不必多礼,有什么话你就直说吧。”

长孙无忌这才走到李世民的面前。

“陛下,您可还记得泾州的秦羽么?”

“秦羽?”

听到这个名字,李世民顿时心头一颤。

然后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个英武不凡的少年形象。

“对呀,朕怎么把他给忘了呢!”

李世民用手一拍自己的额头,然后抬起头来看着长孙无忌,眼神里面满是亮光。

如果能从秦羽那里弄来粮食赈济灾民。

这样既能成全自己爱民如子的美名,又不会因为粮食短缺而引发边防问题。

想到这,李世民心中的阴霾顿时一扫而光,接着便高兴地大笑起来。

“辅机啊,多亏了你提醒朕啊!”

长孙无忌跟着笑了笑,然后又补充道:

“传闻不是说,他秦羽三秦粮铺的存粮比国库还多嘛,陛下不妨下旨,让他运粮过来,以解关中之急...”

“这个不急,容朕想想。”

李世民心想,即便能从秦羽那里得到所需要的粮食,那也应该想办法让他心甘情愿才行。

如果仗着自己是皇帝,便从百姓手里巧取豪夺,那跟刘志玄之流有何区别?

看着李世民若有所思的样子,长孙无忌一下就猜出了他的心思。

“陛下不妨给那秦羽封个官。”

“这样一来既不亏待秦羽,又能名正言顺地让他为朝廷效命。”

长孙无忌一脸阴鸷地建议道。

其实他并没有什么好心去给秦羽求官。

恰恰相反的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