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天谢地!你们俩总算是回来了,他爹,从今以后你再不走了?”文他娘问道。
“我答应你的事就不会变;咱有钱了,我打算置几垧地,盖六间大瓦房,咱们好好过日子。”朱开山把怀里的金沙掏了出来。
上桌吃饭的时候,朱开山问起了家里的变化,“我这出门才半年功夫,回来就差点认不出地方了,家里咋多了两间房,还多了个马厩?”
“那两间房是给传文准备的新房,盖房的钱是传文带回来的,马厩里的马也是传文带回来的,都是好牲口,干起活来一个顶俩,韩老海问了好几回,说咱家又没多少地,用不了两匹马,让俺匀一匹出来,俺没舍得卖!”文他娘说道。
“哈哈,这么好的马咋能便宜韩老海那个老家伙,咱先前没那么多地,现在马上就要有了!”朱开山乐得哈哈大笑。
“明个儿我就出门买地。”说完朱开山一拍脑袋,“不对,在买地之前还有件事儿要办,得先打家具把传文的新房给布置好。”
“你到现在才想起来。”文他娘白了朱开山一眼,“鲜儿跟着传文千里迢迢过来了,这婚事儿肯定得办得风风光光才行。”
“嗯,那是,那是!”朱开山连连点头,“明儿个不光要去打家具,还要买红布鞭炮,请吹鼓手,咱们家这回要好好热闹热闹!”
一家人终于团聚,传文又要娶媳妇了,朱开山开心极了。
鸦片战争之后,各种外国新奇事物就不断涌入中国,就连小小的元宝镇也不例外,在传杰的提议下,一家人收拾地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来到元宝镇的照相馆里,照了一张全家福。
这张全家福比电视剧里早拍了半年,人也多了个鲜儿,老朱家一家六口团团圆圆,谁也没有缺;不过李志勇知道,要想完成这个任务现在还不够,起码要等到日后第二张、第三张全家福,一家人依旧团团圆圆才行。
“都别急着回家,在镇上多逛逛、多看看,我去看看传杰的东家,人家教了自家孩儿这么久,得去谢一声才是。”照完相,朱开山带着传杰去找春和盛找夏元璋去了,文他娘带着鲜儿去给她挑结婚的东西。
就只剩下李志勇和朱传武俩没事儿干,朱传武拉拉李志勇的衣角,“哥,走,俺带你去个好地方喝酒去,你给俺说道说道从关内到三江口这一路上的事儿,上回你还没说完呢,哦,对了,还有老金沟的事儿也说说。”
“找地方喝酒?是让我请你吧?”李志勇敲了他一个脑崩儿,“你还是想想回头咋给爹交代吧,爹还不知道你被春和盛赶回家了呢。”
“那也不赖俺,俺就是干不来这些活儿,传杰喜欢让传杰去干好了!”一说起这个,朱传武就垂头丧气,他生性好动,干不来这种沉稳的活儿,你让他在春和盛当伙计,还不如让他在家里种地呢。
“当不惯伙计咱就别当。”说话间已经走到了一家酒馆门口,李志勇进去要了壶酒,要了几个小菜,和朱传武聊了起来,“可你也得好好琢磨琢磨,自己将来想干啥吧?我估摸着让你在家里种地,你怕是也不愿意。”
“嘿嘿,哥,从关内到关外这一趟走下来,你咋就跟换了个人似的,一下就给俺说愣住了,俺寻摸着,以前传杰在春和盛当伙计,地里的活儿总不能让娘一个人干吧?现在你和爹都回来了,地里有你们照看就行了!”传武摸着脑袋傻笑道。
“那你有没有想好到底要干啥?要是说得有理,我帮你去给爹说,要啥帮忙的俺也给你帮忙。”李志勇当然知道这货适合干什么了,不过还得他先提起的好。
“俺也没想好,你要说搁往年吧,俺说不定还能去考个武举人啥的,可现在咱爹……”朱传武有点迷茫了,他自幼好武,武艺练得也不错,可朱开山还背着海捕文书呢,且不说现在不知道还有没有武举,就算有他也考不了啊。
“我之前在春和盛,看到那些赶大车的垛头,好像挺有意思的,要不让传杰给夏东家说一声,让他介绍俺去大车队当伙计?”传武说道,所谓的垛头就是赶大车的领头人,这些人专门替各家商户运送货物。
“这活儿我估计你也干不了多久。”李志勇摇摇头,“不过你说起武举,我倒是想起路过奉天时候听说的一件事儿来,这门路似乎挺适合你的,不过想要进去,你还得多吃点苦才行啊。”
“啥门路?”传武马上问题,一听说和武举有关,他立马来了精神。
“在奉天的时候,听说盛京将军赵尔巽在奉天大北关设立奉天陆军小学堂,地方都找好了,大概今年秋天就开始招学生,这里面学的是领兵打仗的本事,你要是想去,我带你报名去。”李志勇说道,要是能进去,传武可就和郭松龄这些牛人当同学了。
“朝廷开的?那俺不去?”朱传武把脑袋摇得和拨浪鼓一样,他老子是义和团,连带着他对清廷也没啥好感。
李志勇瞅瞅周围,看到没人注意这边,于是压低了嗓音说道,“虽然是朝廷开的,可学得是西洋人领兵打仗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