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三章初战  三国人雄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天地之间雪花飘洒,大地一片苍茫。白色之中点缀着一抹枯黄,这是今年的第一场雪。

经后几天的行军,据探马回报前面就是金沙江。江边就有一个羌人部落,人数大概一万以上。

李存孝带兵偷偷靠近,只见营门口连个看门的都没有。仔细一看不是没有,而躲在旁边喝酒。

这些人都已经习惯,冬天一般不会有人来部落抢劫。部落里的人,全在自家帐篷里。这就是邓艽为什么?冬天出兵的原因。

李存孝带人将放哨的人绑了,用布堵住嘴。留五千人马营外警戒,其余人下马摸进帐篷。刀架在脖子上:“不许出声否则杀了你”,一个个的将人绑起来。五千辅兵五千战兵齐上阵,很快这一万一千的部落。就被邓艽的人拿下,愣是一个死伤都没有。

邓艽的第一战,就虎头蛇尾的结束了。辅兵埋锅造饭,看守俘虏清点缴获物资。直到晚上物资清点完毕,马三千匹,牛千头羊三万只,粮食二万石。

夜间为了保持战力,以防夜间偷袭。由辅兵放哨,看守俘虏。

次日一早,邓艽沿江查看发现,这里已经被这些羌人,开垦了一些良田。还有很多地方可以开荒,引水也非常方便。所以邓艽决定,在这里再建一县。

将周围俘虏的羌人聚集到这里,这里可以开荒的土地养活十几万人不成问题。离通山县也不算远,人口多可以在下游靠巴蜀也建一县。

也不知道岳飞他们那里怎么样了?查看好邓艽回营,命令让俘虏修建防御,建一些房屋。邓艽将带来的棉衣,给这些干活的俘虏以免冻死。这可是人口,都抓了活的了,在没发挥作用之前,可不能就这么死了。

邓艽准备在这里,与怒江下游,还有后世的拉萨位置再建三县。这一带的水资源特别丰富,有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所以这一代正好开荒种地。

俘虏开始修建防御工事,邓艽派的探子也回报。金沙江上游对岸还有一个大型部落,人数在二下以上。可能是水资源的原因,周围部落还很多。

由其是邓艽知道这里盛产黄金,发源于青藏高原顶部山脉的大多数河流中,都盛产砂金。例如:从阿里流出的狮泉河、象泉河、孔雀河、马泉河及其支流的流域都盛产矿金。号称“金山”的昆仑山——巴颜喀喇山脉流出的河流,在历史上也都是以盛产砂金闻名的。

从西到东这些河流主要有:通天河及其下游金沙江、札曲(杂柯河)及其下游雅砻江、“鲜曲”(鲜水河)与色柯河(色曲)、大渡河、岷江、涪江与其支流北川河、白龙江和白水河等,在远达千里的漫长流域中,其水流迂曲处常常沉积金屑,成为出产砂金之处。

西藏的黄金矿产如此之丰富,以至于很早就在西方流传。1世纪一位西方人在看到青藏高原随处可见的金沙后曾断言:“如果全部开发这些金矿的话,这里的人们即使仅以此就足以购置一切他们希望的东西。金沙江,也是金砂江。后世在藏传佛教特别是,苯教中的神山圣湖崇拜,认为开矿会触怒神灵,遭受惩罚,祸及人畜,所以对采矿不支持。现在这里由邓艽做主,想怎么采就怎么采谁敢逼逼。

休整两日后,邓艽命李存孝开始清扫周边部落。岳飞这边也打到涪江,由于有俘虏逃跑。岳飞出兵的消息泄漏,金沙江下游的一些部落已经开始连合。

邓艽命岳飞寻找,适合开荒筑城的地方。先按兵不动,以防守为主。等到李存孝这里清扫完,再出兵支援。

李存孝这里要加快清扫速度,好在这里消息并未泄漏。邓艽命辅兵严加看管俘虏,不准一人走脱。

邓艽并派人回通山调兵,主要是看管俘虏。所以对兵源战力要求不高,再征三万兵力以及物资工匠基层管理人员。还好这几年的培训,基层的管理人才不少别说三县就是六七县都不成问题,县令的人选也不是问题。

半月时间的清扫,李存孝已将周围小部落全部俘虏。当然这么大的动作,一些大部落不可能不知道。

李存孝出兵的时候,有不少部落的探马跟随。有的部落得知李存孝的战力主动投降,也有部落不愿意投降的,接下来李存孝就要面对,几个大型部落的连军。

邓艽想这样也好省得一个个的去打,几个部落联合一战定乾坤。李存孝正式下战书约战,罢明车马正面一战。

部落连军出兵三万,在澜沧江上游摆阵。李存孝为主将领兵六千迎战,薛礼为副领兵四千侧应。邓艽则是领兵三千在远处观战,如果伤亡大了就去接应李存孝。

两军对阵,李存孝军容整齐装备精良。部落联军有的连兵器都没有,这时联军中出来一将问道:“将军何故,犯某等疆域?”

李存孝:“尔等,屡次滋扰吾等百姓。有何颜面在此饶舌!”

羌人将领:“将军如何才肯退兵?”

李存孝:“尔等归降于吾主,某保证不伤尔等一兵一卒。”

羌人将领:“将军非要如此?”

李存孝:“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