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表哥表妹,天生一对  北宋小文豪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进士,倒是苏涣家有三个进士,苏涣自己算一个,侄儿苏不欺、苏不疑也有了进士出身。

苏涣这么起名,绝不是信中说的“希望小儿子像两个侄子一样聪明”,而是希望两家能亲厚些。

大伯已经不在了,苏洵就剩苏涣这个兄长,小辈之间要是亲近不起来,哪怕是血肉至亲也会渐渐疏淡。

程氏向来敏感多思,想到此处,望向苏辂的目光便更柔和了,含笑听着他活灵活现地描述路上遇见的奇人奇事。

苏轼本来觉得苏辂这个堂弟呆呆的,不太机灵。

这会儿听苏辂口舌生花、滔滔不绝地与程氏说话,苏轼马上收回了刚才的判断。

这小孩要是不机灵,世上还有机灵的人吗?听这小子讲着讲着,他都悠然神往,恨不得亲眼看看那些有趣的人和事。

苏辂和人拉近感情,从来不会只顾着自己说。

他讲了几段趣事,又旁敲侧推地问起三叔苏洵的情况。

得知苏洵游手好闲三十几年,有儿有女之后突然开始发愤图强、认真读书,还积极地跑出去游学增广见闻,苏辂觉得三叔高大伟岸的形象彻底破灭了。

好端端地,怎么突然开始读书了?

安安心心继承家业混吃等死不好吗?

奋斗有什么好,奋斗多累人啊,瞧瞧吧,两个儿子都这么大了,还都是未来的大文豪,直接把他们培养成才不好吗?

三四十岁跟着儿子一起去考科举,万一儿子中了自己没中多没面子!

苏辂百思不得其解,只能心疼地说:“三婶您辛苦了,三叔每次出去游学,家里都只靠您一个!”

苏轼和苏辙听了,想起母亲过去每日督促自己读书的日子,也是感慨万千。

父亲发奋读书是好事,就是母亲得操心家里的大事小事,还得每天陪着他们读书写字,着实不容易。要不是他们小时候太顽皮,说不准母亲的身体也不会越来越差。

苏轼立刻向程氏保证:“母亲,等我把表妹娶进门,一定让她好好孝敬你。”

苏辂听到“表妹”两字,一脸羡慕地看向苏轼。

有的人就是这么幸运,别人辛辛苦苦追求的人生理想,他们随随便便就达成了!

小小的苏辂,在心底发出了大大的“我也想要”的声音。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