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既明知道,这皖省在新世纪初发展只是一般般,很多农民工不是北漂,就是沪漂,为了打工挣钱,背井离乡的。“家里不种地吗?”
大叔叹了口气,说道:“种地能挣几个钱?不过我老婆在家也是种的,打点粮食是一点。我出来做工几年,挣够了钱回家盖房子去,给儿子讨个媳妇,我的任务也就算完成了。”这应该是几乎所有中国农民的最朴素的愿望,都是为了下一代。
而方既明知道,中国之所有快速发展的几十年,都是因为这些农民工背井离乡,到大城市做着最辛苦,最无聊,最低效率的重复类型劳动。比如建筑施工,流水线工人,搬运工……正是有了这些人的牺牲,才有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实究其深层的原因,是因为乡村经济处在崩溃的边缘。如果农民工没有到大城市打工,很可能单单靠着种地,是抵御不了手中的钱贬值、看不起病等等风险的。
中国农村最辉煌的年代,应是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中期,这段时间的农民是真的有钱,差不多赶上城里人了。因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养殖业的兴起,种地也能有大收入,农村集贸如火如荼……农民增收的方式太多了。然而,到了九十年代,风云突变。随着城市资源的集中,乡村越来越被遗忘。
后来,农民种粮食实在是赚不到钱了,再听说隔壁村哪个哪个出去打工赚到了钱,甚至成了大老板。
于是,村里一茬一茬的年轻人出去了。然后,一茬一茬的中年人,为了扛住整个家庭的压力,也出去做农民工了。
这样,才有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这其实是不公平的,农民承受了太多本来不应该承受的东西,可以说他们是为国家发展,承受了最多的痛苦。在后来,国家发展好了,终于开始反哺乡村了。于是,扶贫攻坚,再到新农村,振兴乡村,都是这么一步步来的。
其实,方既明知道,要是国家不想后来花太多精力、人力、财力和物力在重振乡村方面,在这时候就应该取消农业税了。上辈子,是2006年取消农业税的。如果早几年取消农业税,可能乡村也不会颓败得太快。
当然了,方既明也是一个念头而已,没有多想。政策怎么样,还是由国家制定吧。
方既明跟这位大叔唠嗑,其实主要是为了观察生活,想看看农民工这个群体到底是什么样的。
胡燕兰不明白,她儿子原本没有那么健谈啊,怎么跟个大老粗都能说这么久了?
谈得兴起,旁边一些个农民工也加入到了谈话之中来。“兄弟,我也是皖省,皖西的。”
大叔笑道:“我皖北的。”
“我是鲁西的。”
……
听着他们的谈话,方既明看到了人性的闪光点。
是啊,这些农民工可能素质不太高,因为他们读书可能不多,但你说什么,他们会听的。最主要的是,他们那种朴实、勤劳,让方既明明白,要想拍一个引起人共鸣的片子,就必须接地气。太飘的话,人家根本不想看,因为跟他们没关系啊!
中国真正大众的群体是什么?
是小市民,是农民工,是农民。
方既明突然想起上辈子吹牛大王马小云说过,“中国的演员演什么都不像,但是演农民谁演谁都像。”当然,马小云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不清楚,但他是对华谊兄弟的王中军讲的。可能也是看出来了,那时候的中国影视圈病了,一国好莱坞有大量烂片,可如果中国放开电影管制的话,任由西方影片冲击,说不定中国的影片一点机会都没有。
这时候,胡燕兰低声问道:“你跟他们打交道干嘛?”
方既明也低声说道:“观察他们的神色啊,这样我才能演得更真实,更好。特别是要听听他们的心里话,不然的话,都不知道他们想的是什么。”很多人不知道,其实演员跟记者是一样的,作为记者,你要想挖掘到不为人知的内幕,就要获取被采访那个人的信任。而演员也是一样,你要想演得像,必须去体验生活,真实的做一回你要扮演的角色。
当然也不是绝对的,因为古装戏你都找不到门路。可方法是相通的,再看看上辈子,有几个演员做到了这一点?
少之又少,能真正去打磨自己演技的演员,太少了。以至于很多演员都入行几年,十几年了,表演还是非常浮夸。自以为很到位,实际上很尴尬。然后呢,只感动了自己,感动不了观众,收视率、票房一塌糊涂。
胡燕兰也明白了,开始支持儿子的想法:“行,那你继续观察,观察仔细点。”
方既明笑了笑,开始满车厢的转悠。
这会,他来到了一对抱着小孩子的夫妻面前。
没想到这对夫妻看到他过来,似乎有点慌乱。
方既明有点奇怪,因为他看到了这对夫妻的手法很不专业,甚至都没有方既明抱得好。而且,他们好像也没带什么小孩子的衣服,只是用一条不算厚的毛巾裹住小孩子的身体。最关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