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四章下雪了  顶天立地小丈夫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义阳府地处江南省西北部,西接祖巫山脉,境内多山地、丘陵。

石碣村坐北朝南,依山面湖,西山横亘在村西口,蜿蜒向西南延伸,一直绵延到大龙湖畔,与祖巫山余脉起伏的群峰相接。

听忠叔说,新房的位置就在西山脚下靠近大龙湖的位置,但李岳最近几天一直都很忙,还未曾过去看过。

如今,胰子终于试制成功,李岳得了空闲自然要过去看一看的。

“秀才公,又要去湖边练拳了?”

“秀才公,都有好几日不见你去湖边练拳了,在家忙啥呢?”

“秀才公……”

李岳走在村中青石板大道上,碰到的村民都和他热情地寒暄着,一张张质朴的面孔上比往日更多了几分喜色。

想来这喜色正是源自昨晚的那份捷报吧。

辽东大捷,这天下又能太平些日子了!

他们只是升斗小民,只想太太平平过日子,守着这片熟悉的土地平平安安过一辈子。

或许是因为前世的经历,李岳并不擅长与人寒暄,不管对方说什么,他都只是用“早啊”这两个字回应着,但那一脸灿烂的笑容却让人如沐春风。

一路出了村西口,李岳沿着结了冰碴子的土路一路朝大龙湖畔小跑而去,跑出两百来米,便隐约看到了山脚下的工地——三间低矮的窝棚,窝棚旁的平地上还有已经砌了半人多高的砖墙。

李岳停下了脚步,一打量周围的地形,便调一头朝,大步流星地那片工地去了。

工地位于山脚下一出高台上,低矮的窝棚里炊烟袅袅,与那萦绕在山间的晨雾交错缠绕着。

新房开工之前,忠叔先盖起了这三间低矮简陋的窝棚,开工后,他和几个家离得较远的工匠师傅们便在这里吃住。

“蛮夷终究是蛮夷,如何斗得过们大煌王朝?”

“就是,我大煌王朝十三省百余府卫那么多子民,就是一人一口唾沫也能淹死他们了!”

“等着瞧吧,用不了三五年,杨督师一定会带着我大煌王朝的千军万马杀到鞑子的老巢去,把他们那个什么赤颜木图可汗一家子一起绑了送到京师游街示众!”

“那敢情好,倒是我葛富贵一定买它十几挂炮仗从石虎村一路放到大龙湖边去!”

李岳一路朝工地而来,远远地便听窝棚里传来了满是快意的谈笑声,其中一个声音正是忠叔的。

“忠叔,”

李岳寻声走到了那间窝棚的门口,就见忠叔和三五个中年汉子正围在火盆边谈笑风生。

“少爷,”

忠叔连忙起身,快步迎到了门口,“老奴这边正好有事要你定夺。”

说着,忠叔已经走出了窝棚,抬手一指旁边那间炊烟袅袅的窝棚,压低了嗓子,“石虎村的秀英姑娘昨天傍晚找到老奴,说想讨个差事,听说她家里挺难的,老奴就擅作主张把她留了下来,让她给大伙儿做做饭,本想尝过了她的手艺再去跟你说的……”

“忠叔,”

李岳大致听明白了,笑着摆了摆手,“往后,这样的事你自己做主就行了,用不着特意跟我说。”

“是,”

忠叔神色一松,“少爷,要不去检查一下……”

“不用了,”

李岳笑着打断了忠叔,“我就是来看看你们在这边吃住怎样,有没有困难。”

“没有,没有。”

忠叔连忙陪笑,“米、菜和石炭都备得很足,吃得饱,住得暖。”

“那就好,”

李岳点点头,望向了已经砌了有半人多高的墙,“这进度挺快的嘛,看来再有个把月就能完工了。”

“用不了个把月!”

闻言,忠叔呵呵一笑,抬手指向了远处堆着的圆木,“这边在砌着墙,那边也在准备木材了……抓紧点,最多半个月就能完工!”

“好!”

李岳精神一振,“越快越好!这样,中午我让阿虎再送些过肉来,给大家加餐!”

说罢,李岳也没进去跟工人打招呼,便转身走了。

他向来都觉得接触人是一件很耗费心神的事情,寒暄客套能省就省。

看完工地,又去大龙湖畔练了一阵拳,直到朝阳初升,李岳才回了家。

胰子已经试制成功,李三吾也还没有回来,李岳也就闲了下来,反正闲来无事,吃过早饭便又进了书房读起了那套《大煌四海志》。

再次读来,李岳发现这《大煌四海志》不仅算得上大煌王朝官方编纂的一套地理大百科,而且还收罗了不少奇闻异事,拿来消遣其实很不错。

这一次,李岳专挑那些奇闻异事读,不多时竟读得有些入迷了。

“荆门有县名钟祥,辖下胡家峪村背靠荆山,夜间山中时有鬼火升腾……”

也不知读了多久,李岳突然读到了这段文字,不禁心中一动——有磷矿!

对于“磷”这种元素,李岳印象十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