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争霸,以色列则仗着抱着美国的大腿在中东痛打苏联的各色小弟。
不是以色列太强而是这群小弟实在是过于不中用,苏修护犊子心切可有不好亲自出兵,于是只能从别的方面去针对以色列,多少缓解一下小弟们的压力。
于是境内的犹太人成了筹码。
其次,眼下的以色列和犹太人的名声也确实不怎么样。
别的不说,眼下以色列政府中担任不管部部长的是利库德集团的老大梅纳赫姆·贝京,可就是地地道道的kb份子出身。
当年他指挥的“伊尔贡”血债累累,甚至犹太人内部都看不上他。
在48年本古里安宣布建国后,他非但不收手,甚至仗着“伊尔贡”这个bk组织,试图谋取全国军权。
最后逼的本·古里安下黑手,先是命令军队炸掉了伊尔贡的一条军火船,随即对贝京下了最后通牒:现在不投降那就永远不要投降了。
本·古里安公开讲话:在这个新的国度里,哪怕发动战争也要由我来发动。
面对更狠的,贝京选择屈服,随后他摇身一变成为政客,进入以色列政坛,而利库德集团的政治光谱是极右翼,不奇怪,毕竟是kb组织演变而来的。
贝京是脱下迷彩服换上军装了,可是他当年领人干的那些事情,大家可都还没忘记了。
苏联对本国犹太人和对以色列充满不信任,倒也不算特别难以理解。
另外让爱德华觉得好笑的是,起诉书中提到的“在境外出版书籍”,为了证明确有其事,还列举了一堆书名,说这些玩意都是反苏宣传。
其中有本书非常眼熟,霍华德·法斯特写的《我光荣的兄弟》,这书爱德华在上初中时看过,但没多久就被联邦政府给禁了,那时候全国闹麦卡锡,此书被联邦政府认为有意识的进行gcd宣传。
可见宣传赤化不但在kmt这儿就是在美国都是大罪名。
另外,上辈子爱德华对霍华德·法斯特也很熟,因为他那本最出名的作品《斯巴达克斯》,虽然是没有同名的黄暴连续剧好看,但也算是严肃文学中的佼佼者。
至于为什么苏联也将其视为逆贼?
那是因为霍华德在1957年公开宣布退出美共,可实际上他依然是个内心充满正义感的左翼作家,《斯巴达克斯》中借古罗马的历史讽刺麦卡锡主义……结果他落得个两头不讨好。
……
对这些人的审判结束后,下一步是对那些申请移民的人进行小规模审判,给他们扣上“流氓行为”或者“寄生虫生活”的帽子。
比如平卡斯·平卡索夫,这家伙是个木匠,文化程度不高,而且只有一条腿,从不关心政治,住在达吉克斯坦的德尔本特市。
他唯一的心愿就是移民以色列,并且是当地第一个提出移民申请的人。
实际上他的全家移民申请很快就被批了下来。
然而当地政府却极力劝说平卡索夫不要离开,唯恐他一走就起了个带头的坏榜样,别的犹太人家庭也会选择离开。
但平卡索夫执拗劲儿上来,坚持要走,并且他挥舞着被批准的申请冲着当地干部大吼,“莫斯科都同意了,你们为什么还要阻拦?”
很快他被以做木匠时胡乱收费抓进监狱,判了五年,而他的家人都被允许出境……
……
这些都是问题。
同时,库兹涅佐夫在监狱里偷偷写日记,但监狱的搜查森严,几乎没人相信这些日记可以被带出去。
可他做到了。
具体是,他用自己制造的特细笔,把日记用尽可能小的字体写在白纸上,然后将白纸团成小团。外面涂上从药房里偷来的蜡。
每隔三个月,他的妻子和父母会被获准探监一次,探监的地点是一间独立的小木屋,地处偏僻且少人打扰。
但在囚犯和家属进入木屋前和离开后,他们都会被脱光衣服搜身,所有可能夹带物品的地方都会被仔细检查。
库兹涅佐夫在探视前吞下一些小球,然后在探视时排泄出来,清洗赶紧,交给亲属再吞下去……
最终这些日记经过整理后出版,就放在泰勒和爱德华的眼前。
这意味着,他们的工作不单单是处理这愚蠢的劫机案,还得把后续那些被牵连进来的人也得算进去,诸如平卡索夫。
塔尔福德·泰勒对此一筹莫展,爱德华同样也是。
但事情已经到这个地步,也就无法回头了。
促使他们继续努力的不光是自己的面子,实际上苏联当局对这些犹太人的处理也确实让人一言难尽。
虽然这未必是最高苏维埃的意思,毕竟位高权重且人缘不错的米高扬也是犹太人不是。
在爱德华眼前的资料中,不少犹太人之后的遭遇也确实令人同情,苏联人把他们和二战中被捕的俄奸关在一起,后者实际上就是俄罗斯族的**份子,。
而且犹太人会被派去做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