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自占地盘,还向朝廷上表要封赏,这个操作看似嚣张无脑,可是却十分附和大汉现在的政治环境。
你看朝廷现在是董卓把持,可袁术还是上表孙坚为豫州刺史。不管最后成不成,先把名分给占了。日后掌管豫州也好师出有名。
孙坚是豫州刺史,那么豫州自然是归他管。什么?你说孙坚是自领豫州刺史,朝廷没发话?小子我看你就是董卓这个国贼的同党,拉下去咔嚓了!
嗯,事情就是这么简单!主要还是看自己手上的兵马多不多,牛叉不牛叉!
刘玄也想这么操作,到时候抢占了并州,然后上表朝廷自领并州刺史、州牧啥的,再把华雄也给安排一下。
咋说也是便宜义子,军中头号大将。就算日后跟不上主流一线的猛将队伍,那也不能委屈了人家。
这样一来,把华雄安排在后方做个太守就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
这一点上,刘玄还是受了系统讲解孙康、孙观兄弟履历的启发,孙康、孙观都能做太守刺史,没理由比他们更能打的华雄不行啊!
以前刘玄对大汉的官僚体系是一知半解,所以搞不清楚太守、刺史、州牧的关系。
每次在心里盘算十八路诸侯的时候,刘玄心里都在不断的吐槽,袁绍一个渤海郡太守居然成了盟主,领导者一群高他一级的刺史、州牧来讨伐董卓。
现在不一样了,有了系统帮忙上网查资料,刘玄立刻便明白了这个诡异现象的由来。
首先大汉有十三个州。每个州各有一名朝廷派遣的刺史,负责监察、纠风工作。
因此刺史虽然会冠以各州的名号,比如幽州刺史、冀州刺史,可实际上却并非是地方行政官员,而是朝廷特派的监察官员。
关注公众号每天看书抽现金点币
从职能来看,刺史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巡视组巡视专员。
当然这是指正常情况下,而现在的大汉明显不正常,所以还要看手里的兵马说话,冀州刺史韩馥明显就不如徐州刺史陶谦,被名义上的下属渤海郡太守压得死死地。
而徐州刺史陶谦,明显就是牢牢掌控了徐州的兵马大权。
而州牧一开始就是刺史改过来的,只不过后来被废弃了,直到黄巾起义,朝廷为了应付各地的起义军。
老皇帝汉灵帝便准许了刘焉的请求,派清名重臣到地方担任州牧,掌管一州的军政大权,镇守地方安定天下。
于是,州牧就从原先的虚职摇身一变成为了州的最高长官。
从职能来看,州牧相当于现在的省高官兼高官、省军区司令员。集一州的全部大权于一身,封疆大吏莫过于此。
另外多说一句,刘焉就是刘璋的老子,目前正蹲在益州和张鲁的貌美母亲勾勾搭搭。让张鲁在汉中反叛隔断了益州和朝廷的联系。把三个儿子丢在洛阳,自己做土皇帝的家伙。
所有,刺史和牧都是州级领导,但是牧的更大,掌柜一切事务。不管刺史还是州牧,想要挺起腰板说话,那就要得到手下太守们的支持!
州的下级行政单位是郡,相当于后世的市。郡的最高长官为太守,相当于现在的市长。
别看地方但太守是最实惠的,是真真正正的军阀,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能力强的可以跟州牧对着干。
比如孙坚在起兵讨伐董卓的时候,就是长沙太守。后面与袁术基情迸发才被表为豫州刺史。至于袁绍这个渤海太守就更不用说了!
郡的下级行政单位是县,人口多的县领导称县令,人口少的县领导称县长。
县以下就靠地方的乡绅、宗族族长进行自治了,因此古代有句话叫“皇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就是这个道理。
这么一顺下来,刘玄立刻便明白了太守这个位置的重要性,所以很是很是重视,这个位置必须要安置忠心耿耿的自己人。
而他麾下忠心耿耿的人是不少,但那些都是大头兵级别的,金嗓子和李威算是拔尖的。可就是这俩货上去之后肯定灰灰!
倒是华雄,虽然脑子不太灵光,不能治理郡下百姓,但至少武力强大,自保之下为刘玄占个地盘是够用了。
至于是哪个郡,这就需要到时候看情况了,别看刘玄现在一门心思的谋取并州之地。但真事到临头,还不是要一刀一枪的拼杀出来?
谁就能保证自己一定会赢?难道南匈奴都是吃素的。难道白波军一见刘玄就会纳头就拜?
扯淡玩意!
等安抚好华雄,刘玄便开始了自己的大练兵计划。伤兵那边只需要安心休养便可,不用刘玄操多大的心。
而新兵训练,以及那些俘虏打散吸收都是上杆子的买卖。必须有人盯着,而眼下刘玄在心里琢磨半天才愕然发现,自己麾下还是缺人手。
缺一个懂得训练兵马的人才
系统倒是提醒过刘玄,于禁应该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