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半个小时后,陈长安就抵达了研究中心。
在和门口的几个保卫人员简单打了个招呼后,他就直奔王嘉的实验室了。
一进门,陈长安就发现王嘉组的研究员都围成了一个圈,凑在实验台旁,他根本靠近不了。
陈长安只好出声喊道:“让我看看!”
研究员们这才注意到陈长安,纷纷给他让出了一条道。
走近之后,陈长安才看清了实验台上放着的东西,有些激动的说道:“这个就是你们组装出来的实物?”
此时桌子上正放着一副纯黑色的护目镜,一块用透明玻璃装好的视觉感知芯片,以及一块大概化妆蛋大小,用来接收和传输信号的处理器。
陈长安因为全程参与了视觉假体装置的研发工作,所以很清楚这三样东西怎么使用,不过他还是有些不确定的说道:“你们测试了吗,功能是否正常?”
傅怡点点头,代替王嘉向陈长安述说道:“我们已经测试过数据转化和传输功能了,一切都正常。”
“我们的这个设备其实就是一个视网膜假体,原理就是取代人体视网膜的感光功能。”
“原本我们的眼睛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光从外界进入眼球,然后经过角膜、晶状体、玻璃体之后聚焦到了视网膜上,然后然后视网膜将获得的信息转换成生物电信号,通过视神经传导到大脑视皮层,我们就看到了外界的画面。”
“大部分视力有障碍的患者,都是视网膜病变而产生的,就算有些因为角膜脱落、晶状体磨损等等其他原因导致的重度近视,乃至视障,也并非不能通过现代医学治疗。”
“唯独只有视网膜疾病,无解。”
“而我们这款视觉假体装置是不需要角膜、晶状体、玻璃体这些复杂架构,甚至都不需要视网膜,完全是独立的一套系统。
只需要通过一个微型摄像头,就可以直接获取外界视觉信息,然后通过植入到视网膜后的芯片连接视觉神经。”
“这颗视觉感知芯片,可以将通过信号处理器加强后的电子信号,转化为大脑皮层可以理解的生物信号,这样盲人就能看见外面的世界。”
陈长安点点头,拿起了台上放着的信号处理器,细细的打量了一下。
单从外观上来看,这个信号处理器看起来就是个方方正正的小金属盒,再连接上了一块圆形导体。
其实一开始,不管是王嘉,还是陈长安,都没有想过要设计这么一个外置的信号处理器,他们原本的设计想法是所有的数据处理环节都依靠那块视觉感知芯片来完成。
可是设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干,目前的芯片科技,根本达不到这个技术。
虽然瑞康电子那边的技术工程师不负众望,与豪威科技合力开发出了一块适用的视觉感知芯片。
但是,这块只有拇指大的芯片,功耗和市面上常见的芯片是一样的。
要知道芯片是有功耗的,而有功耗,自然就会发热。
一般家用的CPU,在满负荷工作的时候,温度飙到六七十度都是正常情况,也没有人会在意。
而与视觉感知芯片差不多大小的手机CPU芯片,工作温度一般也保持在20-50度,在持续满负荷工作的时候,四十多度是很常见的。
这对手机和电脑来说,可能是小问题。
但是视觉感知芯片是一颗植入到眼部的芯片啊,而且一天都是持续十多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
如果一块小拇指大的金属,在眼睛里持续保持四五十度的高温,谁能受得了?
人发烧40度以上都是超高烧了,会把脑子烧坏掉的!
一块芯片长期在体内维持四五十度的温度,那这就不是个医疗设备了,而是个杀人凶器!
所以无奈之下,陈长安只能选择修改方案,为植入体内的这颗视觉感知芯片减负。
咋减负呢,自然就是将原本需要它处理的数据转化工作,给转移到外部工作。
这就诞生了这个方方正正的外置处理器。
重新设计的方案中,搭载在护目镜上的微型摄像头采集到的画面数据,将不会直接传输到植入到体内的那颗视觉感知芯片中,而是传输到外挂在耳朵旁边,靠近太阳穴位置的这个处理器。
然后处理器再将这种电子信号,经过计算和处理,转化成大脑皮层可以理解的信号,然后再将转化好的信号通过无线传输技术,传输到体内的视觉感知芯片中。
而这颗植入的视觉感知芯片,将不再负责数据的处理和转化,只负责和视神经的连接工作,通过刺激视神经来产生生物信号,然后这个处理过的生物信号就会顺着视神经传输到大脑内。
这样,患者就可以接收到经过摄像头拍摄到的画面。
整个传输环节,听起来很复杂,但是实际上却非常的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