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小白就在这么普普通通的一天中,诞生了。
初生的小白,还有很多不足需要改进,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
最起码,人体健康方面的知识,以及配套的体检扫描设备的使用,还有日常的生活处理,这些东西都是需要慢慢学的。
不过只有等到李云彤那边的家用私人助手的机械躯体给制造出来了,才可以进行硬件操控方面的调试。
至于李云彤那的躯体研发进度嘛,顺利还是挺顺利的。
陈长安在暂时搞定了人工智能的研发工作后,就又马不停蹄的赶往了义体研发基地,参与家用私人助手的硬件研发工作中了。
这款家用私人助手的硬件方面,并没有需要到什么超过现有科技的技术,所以李云彤在设计以及尝试制造的过程中,都很得心应手。
首先,骨架部分,李云彤采取的方案就是拿来主义,直接用的公司动力外骨骼上使用的材料,一种碳纤维骨架,以及特种合金,构建出了一整个机器人的支撑骨架。
在设计上,这款机器人的身高被设计为了一米五高,这个高度是综合了各种调查后,得出的最适合的高度。
如果机器人设计的太高大的话,会对用户造成一种压迫感,哪怕外形再可爱,当它近距离站在你面前,庞大体型带来的压迫感是不会改变的。
打个比方,国宝熊猫大家都觉得憨态可掬,特别可爱,但是如果将一个普通人真的放在熊猫的面前,与它近距离接触,相信我,你的心里绝对想的不会是可爱,而是恐惧,双腿止不住的颤抖都是正常的事。
毕竟它体重两三百斤,站起来比你还高大,这种压迫感,除非长期与之相处,不然绝对是无法承受的。
如果要换个终结者一样的机器人天天摆在家里,你看你怵不怵,天天都得担惊受怕,怕万一机器人出故障,把自己做掉了。
虽然说哪怕是李云彤设计的这款家用私人助手,实际上由于使用了特种合金的原因,要是真的暴动了,普通人恐怕也无法控制。
但是一个憨态可掬,体型较小的机器人,大家看过之后,却不会产生出危险感。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就涉及到心理学相关的因素了。
因为在潜意识里,大家都会认为这么憨态,体型又不大的机器人,自己是绝对可以掌握的,就算机器人出现什么故障,也伤害不到自己,是可以被自己制服的。
这也是为什么人类养的宠物都是可爱系的,就算不可爱,至少也属于危险性不大,自己可以制服的,比如壁虎蜥蜴和拇指蛇之类的。
正常人干不出在家里养豺狼虎豹的事情,这心理压力得多大...
生物总是对比自己强大的东西有先天性的畏惧感。
所以家用私人助手的身高最好设定为一米五,这样哪怕是对女性来说,也算不上是一个高大的机器人,放在家中就不会有什么不自在的感觉。
并且这款机器人将会设计为较为体胖的样子,憨态可掬一点,这样也是为了减少冲击力。
外观在确定好之后,进行的便是内部的硬件设计。
在陈长安的要求下,这款家用私人助手至少需要能做到进行医疗诊断能力,并且必须得是准确详细的医疗诊断。
所以必须在内部装载一套红外扫描装置,以及可以进行核磁共振扫描的设备。
这方面的问题也不算大,瑞康虽然说没有制造过相关设备,但是不管是红外扫描设备还是核磁共振仪器,都是已经面世几十年的产品了,并不算什么非常先进的玩意。
在陈长安提供了一些帮助下,李云彤手下的几个小组,很快就设计出了几种光谱摄像头,以及小型的核磁共振仪,体型都不算大,完全可以装在家用私人助手内部,在用户需要进行健康诊断时,直接进行扫描,几分钟就能出片子。
并且后期医疗芯片整合完毕之后,一些读影像大师提供的读片能力加持下,家用私人助手完全是可以做到专家级别的读片水平。
就算核磁共振片有地方读不通,家用私人助手也可以直接反馈,并且提醒用户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检查,因为当出现连家用私人助手都读不懂的片子时,恐怕用户身体内肯定是出现了什么奇奇怪怪的罕见病了。
家用私人助手的定位一直都是帮用户发现疾病,规划健康的饮食,时刻监护用户的身体状况,从来都没有想过要帮用户直接治病,这不现实。
想要治病还是得找医生,得用医院数十种的专业医疗器械,才能享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而且这样才符合国家的规定,毕竟能为病人开药方,为病人进行医疗服务的只能是医院和医生才行。
医生想要执医还得考执医证呢,一个智能机器人,怎么能在没有相关资质的情况下,直接为人类治病呢...这要是万一给的药方有问题,万一误诊了,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