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832章 不在一个维度  外科教父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带着肿瘤的假膜和骨膜一起剥离,甚至可以带着一点骨皮质一起剥离,全程不能破膜。”

“将肿瘤分离后,操作空间就宽裕很多,然后再置入线锯,这样可以大胆的锯断椎弓根,线锯不会紧贴肿瘤,导致摩擦或切割损伤,无需担心肿瘤播散风险。”

将椎弓根和椎间孔部位的肿瘤提前分离,还带骨膜,梁教授也想过,但是操作难度太大,没有可行性。

梁教授对宋云说:“将腰椎及肿瘤三维重建的图像再放大一点。”

梁教授没有马上赞同或反驳杨平的话,而是重新研究影像图片。

经过重新研究影像图片后,梁教授的眉头更加紧皱。

这个方法是最好的,可以最大限度避免肿瘤播散,可是手术难度最高,无法实现,而且椎弓根上下围成的椎间孔是神经根出入的通道,稍有不慎会损伤神经。….

在这么狭窄复杂的空间进行肿瘤的分离,假膜不能破,还要带着骨膜,不可能的事情。

如果按杨平的说法,最好带一层皮质,那么就要使用精细的骨刀,操作就更加不可能实现。

思考许久,梁教授才摇摇头:“理论上这是最好的方法,但是现实中没办法做到。”

“而且,我觉得,整个手术以肿瘤为中心,进行假膜外操作,凡是遇到骨质的地方,除了椎弓根这个部位要切断,其它部位不用理睬,肿瘤带着椎骨一起切除,将椎骨当成肿瘤的一部分切除时,整个肿瘤假膜带着一层几毫米厚度的周围正常组织,这样肿瘤切除最完整,不用担心瘤细胞外泄。”杨平指着屏幕上的三维图像。

肿瘤的细胞就像种子,一旦散落,它们以后就会“生根发芽”,成为复发的源头。

所以肿瘤手术有一个叫做“无瘤技术”的操作原则,这个技术就是强调整个手术过程要将肿瘤与正常组织隔绝,不能让肿瘤污染周围正常组织。

梁教授转头看了杨平一眼,以为杨平没听到自己的话呢。

于是再重复一句:“你说得很好,但是不现实。”

现在这个肿瘤极为复杂,就椎弓根这一点按照你的办法去操作都是无法实现,还整个肿瘤按照这样的思路去切除,更加不可能。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怎么可能做到这样精确的操作,要是在平坦宽阔的术区还好,这里可是解剖非常复杂,尤其骨性空间极为狭窄,全是旮旯死角。”

梁教授有时候说话挺风趣的。

“难度很大,但是可以做到,就是熟能生巧的问题。”杨平很是自信地说。

旁边几十个医生只要听清楚梁教授和杨平谈话的,无不心里一震。

这样操作,不是大家想不到,而是不敢想,因为根本做不到。

有几个博士老是在纠结全国最年轻的金刀奖究竟什么水平。

比赛看的都是视频,现在他们很想近距离看看杨平的手术操作。

这就像看泰森比赛,看电视与站在拳台旁边看,观感体验完全不是一回事。

杨平这次与协和合作,肯定会做很多手术,但是手术大多是脊柱侧弯的外固定架手术,这种手术因为含有很多创新,技术含量极高,为了方便普及,反而降低了手术操作难度,肯定没有这台种三个全椎切除刺激。

这几个博士听到杨平提出了不同意见,都往前面靠。

全国最年轻金刀奖的水平,难道可以做到这样的神仙操作?

梁教授重复一遍自己的话,杨平不仅没有更正自己的话,而且回答更加肯定,这说明杨平不是自说自话。

“你——在脊柱肿瘤中——使用过这种方法?效果怎么样?”梁教授对杨平的话,现在不敢随便质疑,于是试探性地问。….

毕竟这个小伙子,不能当做正常人对待。

所以跟他交流时,思维得调整一下,要有点天马行空的意思,换句话说就是要开脑洞,脑洞开小了还不行,还要大一点,否则容易把天聊死。

也确实,人家都在聊做得到的事情,你一开口就是这种超级难度没法实现的东西。

“经常使用,脊柱肿瘤的手术,我基本上是这种方法。”

这可是实话,杨平做脊柱肿瘤,不管是什么旮旯死角,统统沿着假膜,带着周围一层几毫米的正常组织分离出来,绝对不破一个小口,这样手术效果最好,术后复发概率最低。

当时冯天成院士的上颈椎颅底肿瘤,那么高风险的地方,也是这样完整地切除肿瘤。

腰椎这个部位难度和风险也很大,但是相对上颈椎颅底还是要好一点吧,那里可是上颈髓和延髓。

经常使用?

梁教授一时语噎,全场医生一时喉咙被堵住。

小伙子,不好意思,你把天彻底地聊死了。

顿时杨平的话有一种“何不食肉糜”的感觉。

梁教授一时接不上话,停顿许久,挤出几个字:“经常——使用?椎间孔和椎弓根到处是死角,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