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谷一家人在吃饭。
饭菜很简单,有条鱼,还有山苏、山苦瓜、山芹等野菜。阿眉族自称是“吃草的民族”是有点道理的,菜肴中有不少是野菜。
瓦丹夹了最喜欢吃的山苏到嘴里,刚要咀嚼,却哇的一口吐了出来。
“姐,你煮的什么菜啊,咸死了!”瓦丹抱怨道。
“是吗?”瓦谷也夹了点山苏品尝了下,然后显然很痛苦地吞了下去。
“姐最近煮菜老是发挥失常啊,不是煮咸了,就是煮烂了……我猜猜是什么原因?”瓦丹嬉笑道。
瓦谷脸上闪过一丝不自然。
“一定是在思念某个情郎!”瓦丹接下来道。
“你吃不吃,再胡说我就把你碗收拾了!”瓦谷故意生气道。
“好了,好了,你们不要闹了。好好吃饭,不想吃就干活去!”祖母发话了。这话有不容置疑的权威。
两个年轻人停止了打闹,乖乖地吃饭,当然都吃得比较辛苦。
“瓦谷啊,这样下去可不行,这段时间家里还是由我来煮菜吧。”母亲西瓦有点担忧地说。
“瓦丹,你明天不是送货去鸡笼港吗,带上瓦谷去!”父亲拉广说话了。
“好啊,姐姐,终于如你所愿了!”瓦丹叫道。
“什么如我所愿,我是去照看我们生意。再胡说,自己打嘴巴!”瓦谷气势汹汹地说。
“好吧,是我说错行不行!”瓦丹道。
鸡笼港的基地开建后,李大明也让拉广要了间铺,用来卖山货。同时拉广也入股华夏公司,当然股份不多。
铺未建好的时候,杨鸣还会带人进来收购鹿皮等山货。等到铺建好,则是瓦丹带人送山货出去了。
杨鸣这段时间虽然没来,但是之前跟着李大明,后来又自己带队来,对阿眉族的这个村落已经相当熟悉,并且学会了阿眉话。他还与瓦丹一起去狩猎,箭术慢慢地居然跟瓦丹不相上下。
杨鸣这个硬朗英俊的年轻人很自然成为这个村落的焦点。对于阿眉族来说,女儿是不会嫁出去的,需要的是上门的女婿。杨鸣成功吸引了村中很多未婚少女的眼光,尤其是他不仅魁梧强壮,还风度翩翩,成为很多少女的男神。
瓦谷自然是其中一名少女,她第一眼就看上杨鸣了。而且近水楼台先得月,有比较多的机会和杨鸣接触。杨鸣似乎对她印象也不错,在她面前总是那么温和有礼,但却总是那么缺少点东西……热情!
瓦谷面对他,有时觉得面对的是一个大叔,一个本来应阳光满脸的青年人怎么会显得那么老成!
她能感觉到杨鸣心里是有她的,但似乎又在克制着什么,在他们之中,似乎有一堵无形的墙……
有两三个月没见到他了,瓦谷心里有点慌,这个家伙到底在想什么……
第二天,瓦丹收拾好货物,叫上了瓦谷。
瓦谷没有穿裙子,而是穿上了长裤,打扮秀丽而又透着一股干练。
宛如一朵水中盛开的白莲花……
瓦谷说去照看生意,倒也不是完全胡说,她和母亲负责着生意的财务工作以及仓库管理。
一行人拉着几车货物迎着初升的太阳缓缓出发了,在山中走了差不多一天,黄昏时分终于闻到了海风传来的气息。
渔村附近已经有条土路通向鸡笼港。现在他们就沿着这条土路走向港口。
路上除了他们,还有一些别的土族也拉着物品来往港口。越靠近港口,人和马车、牛车就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热闹。
当走出一个山口,眼前豁然开朗。
瓦谷看到,夕阳的余光下,一个宽广的海港内一些大船在进进出出,码头上也停了十多艘大船。港口的伙计们忙着把卸下来的货装运到附近仓库中去。
港口附近已经建起一片房屋。这些房屋普遍比较宽大,都是木屋,上面铺着茅草。还有些房屋在施工中,匠人们忙忙碌碌,旁边堆放了不少木料、茅草。
这些房屋不少是铺子,瓦谷他们的铺子就在其中。一路走过去,有布料店、茶叶店、米店、海鲜店、陶瓷店、饭庄等。
令瓦谷感叹的是,商铺前的道路,目前也是这片地方唯一的一条主路,虽然是土路,却很宽阔,足可以并向行驶八辆马车。有不少马车、牛车、推车和行人来往,却不显得拥挤。路边还有一些渔民或土族摆的地摊,不经意间,这里已经成为岛民的一个商贸集散地。
瓦丹也感叹说:“来一次,变化一次,几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
路上瓦谷发现除了有自己这样的土族和汉族渔民,居然还有一些白皮肤黄头发钩鼻子的“怪人”。他们看起来都很高大。
瓦丹说,他们是来自遥远西方的番人。
他们的铺子有位伙计在看管,铺里出售村民编织的竹器、鹿茸、野菜干等。但没有鹿皮,鹿皮是专供李大明和杨鸣他们的。
等瓦丹卸好货,瓦谷随意看了看账本,便催着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