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九章 吾在等赵军到来,魏军在等什么?  战国头号霸主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谈到赵军,前一刻还愤愤不平的车英,此时又是眼前一亮:“不愧是大良造,好计策,当真是好计策。”

乐呵呵的走到公孙鞅对面入座,将火炉上的热茶给公孙鞅斟上,双手推到其面前:“吾就说嘛,大良造一向是算无错漏,这次却不着急做出变动,原来是还有这么一手。”

一番争执,公孙鞅也的确感觉口干舌燥,便没有跟车英客气。

抓起茶盏润了喉咙,才得意的说道:“只要赵军一到,哪怕是不攻城,魏军肯定也会感受到很大的压力。届时,魏军还能如同今日这般围着少梁跑来跑去的?”

“这肯定是不会了。”瞬间变了脸色的车英,附和起公孙鞅来:“赵军一来,魏军八成会以为先前司马将军的一番作为只是在试探,目的是为了等待赵军汇合。如此,魏军怎敢如此怠慢?”

“魏国要真敢继续怠慢,大不了就是让司马将军真的开始攻城。”公孙鞅自信的哼出一声,又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来,“这些时日不过是因为时机不到罢了,鞅在赵军,多消耗些粮草等上三五日也没什么,可魏军在等什么?”

“眼下魏国肯定不知道赵国出兵一事,否则也不会让大军围绕着少梁乱转。”

“吾现在倒是担心,魏王一旦明白过来,是否会找其余诸侯国求救?”车英忧虑道。

公孙鞅闻言却是轻松的摆手,想都不想的答道:“即便魏王求助列国,短时间内也很难说服才是。”

“魏侯称王已经让天下诸侯眼中多了根刺,先前碍于魏国的实力,列国诸侯都在暗中观察,可现在已然有所不同。”

满含深意的看了眼车英,公孙鞅指着地图上河西的位置道:“只要此处的口袋收紧了,魏国进一步受挫,列国诸侯对魏国的畏惧就减少一分。这些年魏国南征北战,可是惹恼不少人,此番魏国落难,三晋分心,便不见得有谁肯帮助魏国喽。”

这么一番话,说的车英连连点头。

从原本历史的走向来看,魏惠王晚年的声声哀叹,足以说明列国对魏国早年的动作有多么不满。

“既如此,末将这就去安排人手,多和五大夫联络一番。”车英迫不及待的起身。

公孙鞅心中清楚,这种焦灼的对局,对每个人的内心都是极大的考验,车英耐不住性子也是必然。

所以此刻没有出言阻止,任由其乐呵的起身。

至于赵军那里,公孙鞅相信五大夫樗里疾会督促赵军的。

任由车英起身从自己身旁走过,公孙鞅只是顾自品着茶。

但就在车英掀开帘门,准备跨步而出之际,映入眼帘的是一员匆匆奔来的细作。

细作急匆匆奔来,定然是有军情要禀报,车英心情大好,也就退一步,让这细作先进了军帐。

驻足的瞬间车英略微整理了甲胄。

转身,正准备出去的时候,却听身后细作对公孙鞅禀道:“赵军未曾按照盟约赶往雕阴城,而是一路往南,奔着魏国大梁的方向去了!”

只一瞬,车英那刚刚掀开帘门的手,就那么高举着僵住了。

公孙鞅拎着个煮茶的陶罐,也是僵在当场,久久没有进一步斟茶的动作。

越来越粗重的呼吸声中,陶罐被公孙鞅缓缓一松,跌落在地。

“五大夫樗里疾呢?”重重的巴掌拍在几案上,将茶盏、竹简等物震落一地。

“五大夫……”

细作刚要开口回话,却是被公孙鞅愤怒的打断了:“樗里疾这些时日都干什么了?让其留在邯郸既是督促赵侯出兵,也是为了随赵军通行监视赵军。可如今呢?赵军一路南下数日才送回消息!”

赵军突然之间出现的变故,彻底将公孙鞅的计划给打乱了。

故而,此刻的公孙鞅怒的瞪圆双眼,翘起了胡须:“临行时吾已是一再叮嘱,一定要定准赵军,一定要盯紧了!可现在还是出了乱子。”

自从这个计划和秦孝公商定以来公孙鞅在朝中选来选去,最终认定了由自己提携上来的樗里疾,就在赵国和赵侯周旋。

此时此刻其怎么也不敢想,就是自己最放心的一处地方,竟然在这关键的时候除了岔子。

平铺在几案上的地图被公孙鞅抓起,揉成了一团,用力抛出砸在营帐的一侧,又弹落在地。

从未见过公孙鞅动如此大怒的细作,心中大惊,却还是就事论事的为樗里疾开脱:“赵军从一开始就在和五大夫说谎!真说起来,也算不得五大夫的过失。”

“最近几日赵军所过之处皆是大雨磅礴,严重耽搁了行军。且还让五大夫失去了判断方位的能力。”

怒归怒,可公孙鞅并没有因此打断这细作的话,只是别过头,不停的喘着粗气。

细作见此,却是将语调放慢了许多:“那赵军主将赵刻,以大军入城会惊扰百姓,且容易传出消息为由,一直宿在荒野,加之一直下雨,五大夫随军的第三日便失去了对大军方位的判断,还是三日前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