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府西北部的地方,有一处地势险要的峡谷。陕北十八家的大杆子之一,久通贺的老巢就在此处。
山涧的窑洞里,久通贺和几个部下正在喝酒抽烟,瞎扯淡。
“将军,最近咱们商队的收入涨了不少,就是关口的清狗子盘查的越来越严。”久通贺的一个部下,汇报了一下最近的收支情况。
久通贺闻言后,狠吸了一口旱烟。然后说道:“以后到口外出货的时候多派点人,火器们多带上些,眼下这商路可不能断。”
现如今久通贺这些人,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是贩卖振川城的商品到口外赚差价,然后用赚的钱养兵养人。
近两年依靠这项收入,他们的日子好过了不少。一年下来也有个两三万两的纯利。
通过商业赚钱,陕北义军的压力一下子减轻了不少。再也不用为了维持生活,四处抢掠了。
不抢劫,自然和当地农民的关系就融洽了不少。村民们也开始同情和支持他们的抗清事业,从而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对了咱们最近新招了多少人?这人手才是根本啊。”久通贺抽完烟之后,开始关心起自己势力的发展情况。
属下听到大当家的询问后,连忙回答:“有个三四百人青壮有两百,再过一段时间就能补上前些日子的折损了。”
属下的回答让久通贺安心不少,前一段时间清军大举围剿陕北义军,他也损失了不少人马。差点就被清军攻到老巢,连窝端了。
最危急的战事,是发生在去给刘文炳郭君镇解围的路上。在进军的路上被两三百清军骑兵咬上了,最后要不是凭着手下的燧发枪队和掷弹兵不惜成本的拼命投掷火力,他都全军覆没了!
最后的结果是,没给友军解围还把老本差点折光。
想起这事,久通贺就火大。自己都如此卖力气了,可还没落下友军的好。
前段时间和刘文炳等人碰了一面。
结果他们一见面就数落自己,没全力解救他们,导致郭君镇阵亡。
这说的是人话吗?谁不想救他们,清军大军把陕北层层围住,那家的义军没受损失?
你们自己不谨慎,扎进了清军的口袋里,损兵折将,这能怪得了别人?
要不是,最后李铁瓷兄弟打了西安府,把清军引了过去。你们这些人还能活着回来骂人。
话说这些闯贼,就是一群养不熟的白眼狼。他们对自己的埋怨还算小的,李铁瓷兄弟更是被他们骂了个底朝天。
刘文炳等人说李振新:“不当人子,广大陕北义军在于清军拼死力战,结果他却趁机跑到西安府发财,长安城那样的大城都被他摸了进去,估计发了不少财!这是用陕北义军的血肉给自己谋利。这样的人以后有事义军绝对不会帮忙。”
听听,这是人说的话吗?也不想想铁瓷兄弟打西安府是为了什么。久通贺算是看透了刘文炳等人的嘴脸,他觉得以后要和这群人渣保持点距离。还是李铁瓷比较仗义,上次和铁瓷兄弟打延安城就落了不少好处。
哪像刘文炳这样的人,靠着人家的货赚钱,转过头来就骂娘。有本事你不要去李铁瓷那儿赊货!
陕北的义军,成份非常复杂,有像刘文炳等人这样的大顺军余部,也有像久通贺这样的山大王出生的土著,还有一些是明军的残余势力。
这中间,大顺军余部的势力最强,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不过李振新的出现改变了这个情况。如今不管愿不愿意承认,虎威军都是这一带势力最强的抗清武装。别的不说,拥有一座县城的武装,在陕西目前也仅有虎威军一家。
刘文炳部眼下,确实处于一个相当困难的时期,怪不得会牢骚满腹。从清军的包围圈突围以后,收拢了好长时间的残兵,也才勉强凑了两三千人。这和他们最强的时候好几万人兵力相比,虚弱的可怜。
更惨的是,突围战几乎把老本都丢完了。所有的细软和辎重都丢给了清军。这种境地下,差点都挺不过来了。
好在还可以凭着以前积累的信用从振川城赊一部分搪瓷,羊毛布等货物出来。
靠着把这些货物贩卖到甘肃宁夏一带赚的钱,才缓过了一口气。不然就这两三千人,也会因为缺钱少粮而活不下去。
刘文炳临时驻扎的营地内,他正在和几个属下喝闷酒,思考着如何尽快的恢复实力。
陕北这地方的发展潜力已经被掏空了,主要是能吸纳的人手和武装经过这次清军大范围的围剿所剩无几。
现在就是把这一带犁一遍,也翻不出多少人马。刘文炳对着属下问道:“诸位咱们下一步,该到哪儿落脚?陕北是没啥前途了。”
几个部下听了主将的问话,开始讨论起来。最后经过一番争论,他们觉得,应该到往西过六盘山,到秦州等地游击。哪里受战争的破坏相对小一些。人口也比较多。清军的防御还比较弱。
出兵到那些地方转一圈,怎么着也能裹挟不少青壮。等有了兵马再回返陕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