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六十一章 为难  穿行宋末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杜昱将汴梁城中的事情交给史进等人,自己则传送回到燕都与闻焕章等人商议称帝一事。

当初成立大梁国的时候多少有些仓促,完全是为了有一个大义和名分才在匆忙间成立了大梁国,既没有举行正式的登基大典也没有大事操办举国庆祝。

现在局势改变,周边的强敌金国和大宋都被大梁的军队打的落花流水短时间内不会主动挑起事端来找麻烦。

即便客观环境允许杜昱大事操办一番他又怎么会轻易的放过呢,尤其是他已经打算暂缓军事扩张的路线改为稳固大梁国的统治基础。

回到燕都之后杜昱并没有直接召集群臣宣布称帝一事,而是将闻焕章等数位重臣召集到王府之中开小会先行探讨一番,其中就包括了他的便宜岳父闻焕章。

原本就是半壁江山的大宋又丢了大半国土,就连官家赵桓都主动向大梁投降,只剩下太上皇赵佶以及童贯的一部军队在江南平叛。

面对这样的局面张叔夜还能说些什么,忠于大宋朝廷的心他不是没有可谁又能没有私心呢,不管他愿不愿意都改变不了女儿是大梁王妃的事实。

至少现在看来杜昱的后宫之中只有张盈一位王妃,且已经为他诞下血脉,不说能不能成为大梁的皇后但是生下皇子这一点就注定了地位。

这样的关系可比张家与赵氏皇族之间亲密得多,而且有张盈在后宫以及皇子杜浠,张氏家族得到的照拂就不会少。

对张叔夜来说这就是他纠结的地方,就个人理想和气节而言不应该转投大梁国,但考虑到亲情和实实在在的利益谁又能轻易推脱呢。

是以他一开始避而不谈只愿意留下享受天伦之乐,到现在大宋朝廷破灭自家女婿称帝在即,他也在杜昱的不断劝说下半推半就逐步参与到大梁国的政事之中。

杜昱称帝的事情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件好事,从龙之功是古代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盖世功勋,有了此等功劳封妻荫子不在话下,至少也能恩泽几世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份香火情。

所以对此事没有任何人有时机不合适之类的想法,相反各个都踊跃发言极力推动杜昱举行登基仪式。

大方向早有定论,目前讨论的就是细节的问题。

燕都成为帝都那是后世的事情,就目前来说城市规模还是比较小的,而且不管是杜昱目前居住的王府还是作为大梁朝会的宫殿规模都不算大。

毕竟在辽国燕都也不过是南院大王的大本营,真正的国都是在上京临潢府。因此不论是规模还是建制都不可能有所逾越。

大梁用燕都作为国都在当时看是合适的,如今有了大宋的半数国土再加上和平谈判就拿下了汴梁城,因此闻焕章等人便提出将都城迁到汴梁的想法。

杜昱对此倒是不置可否,汴梁城在当下确实称得上是世界第一大城,但其地理位置并没有什么优势,从长远看来并不适合作为都城。

他毕竟是现代时空的人,对燕都在后世的发展历程了然于胸。尽管他本人更喜欢江南温暖湿润的气候,但为了大梁国的长治久安是不可能将都城南迁的。

否定了闻焕章等人迁都的提议,杜昱还是认真思考了他们的建议。此时燕都城市规模确实不够而且耶律淳等人留下的宫殿也无法满足一个大型皇朝的需要。对此他打算干脆玩一把大的,将扩建燕都的计划提了出来。

他玩的确实很大,一开口就是要将燕都现有的规模扩张五倍以上,不但修建全新的宫殿用于朝会以及后宫居所,还要一并修建数个功能区块,甚至还打算将大量的百姓迁移至此填充人口。

闻焕章等人没有意见,他们知道杜昱有‘无中生有’的本事。

倒是张叔夜对此大皱眉头,在古代大规模的破土动工意味着什么他太清楚了,那意味着征调无数的徭役靡费海量的金钱和物资,劳民伤财可不止是说说而已,于是他打算开口劝一劝。

只是还为等他开口便听杜昱说道:“此番改造燕都无异于重新修建一座新城,若是放在大宋或者辽国必然会大伤筋骨可我大梁却没有这个问题,修建所用的各种材料本王会亲自筹集包括改造的方案过也由本王提供,众卿心里有个准备到时不要手忙脚乱就好,只是迁都一事不要再议了。”

“大王,臣等明白。”闻焕章说道。

对于不能迁都汴梁,他们这些大宋出身的人多少还是有些遗憾的。不过想想自家的大王,从一个小小水泊之中起家,数年间便打下大片江山他所思所虑必然是长远的。

更不要说杜昱本身就极为神秘且身怀‘仙术’,既然觉得燕都才是龙兴之地其中必然有他们这些臣子不明白的道理。

反驳自家大王是不可能的,闻焕章在大梁主持政事多时,早就习惯了梁王发出指令拿出计划,他按部就班的实施方案。

从事实来看至少到现在其中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那他又何必自讨没趣打搅杜昱的兴致。

确立了重新建设燕都的计划,称帝的事情并未因此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