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听朱武提到过完颜阿骨打重病,但是在他驾崩的消息传来后,燕京城中的臣子,仍旧深受震动。
作为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是生是死,一定会给天下局势带来很大变化。而且在他死亡后,燕京城众臣认识到,即便是完颜阿骨打这样武功高强的雄主,同样也有死亡的那一天。
这件事情,让以前从没有考虑过朱武生死的燕京众臣,开始考虑在朱武死亡后,有谁能够接替:
“完颜阿骨打武功高强、箭术过人,但他今年不过五十六岁,就突然驾崩离世。”
“朱公虽然年轻,却也已经有三十四岁。而且多年征战,未必没有伤势在身。”
“如果他突然离世,谁能继承基业?”
一瞬间,燕京城中的臣子,开始关注起朱武的继承人。还商议出几个人选,在私下里讨论。
这些人选之中,排在第一位的,自然就是王伦。作为最早追随朱武的人之一,王伦在梁山泊头领中一直排行第二,而且经常在朱武外出时,负责主持事务。对比金国的完颜吴乞买,同样在勃极烈中排行第二,而且在完颜阿骨打征战时留守。王伦在朱武的继承人中,自然排在最前。
只是,明面上虽然如此,王伦这个人选,却得不到众人认同。除了他一直没有插手军务、难以让梁山泊众位武将听令外,还和他为人小气、心胸狭窄有关。
而且更关键的是,金国有兄终弟及的传统,完颜吴乞买又是完颜阿骨打的弟弟,拥有本部兵马。王伦在梁山泊除了一些学生外,根本没有支持者。
这样一个得不到众人支持、也从没有展现过军略才能的人,自然不适合在朱武死后,继承梁山基业。
请在明天观看
“燕山府路除了三十一个县,还有三十多个卫所。”
“这些卫所都有五六千户人家,管辖的地域也不亚于一个小县。”
“可以把其余文士分配到卫所,负责治理军户。”
没有被录取的文士数量太多为难,朱武在听到萧让的疑问后,笑着向他说道。
自从去年底开始设立卫所以来,朱武这半年多乘着这次旱灾,招收了许多受灾农户进入卫所,再加上从山东、河北招揽的贫苦农民,如今燕京周围,设立的卫所已经超过三十个,直接掌控的人口,已经接近百万人。
这些卫所成立时间很短,治理水平也有高有低。再加上朱武有心在将来稳定之后,把这些卫所撤销或改为县。所以他决定一开始就安排文官治理,为将来转型做准备。
只是,萧让听到之后,却仍有些忧心,向朱武道:
“这些文士都是文人出身,让他们去军中做事,是否太过苛待?”
“若是闹出事端,会影响明公声誉。”
以宋国重文轻武的事情做参考,认为让文官去军中做事,会引起他们不满。
王伦、吴用、闻焕章等出身宋国的人,同样如此认为。唯有耶律大石出身辽国,而且以进士身份成为统兵大将,对于他们的忧虑,有些不以为然。
看到这一幕后,朱武在心中叹了口气,更觉得扭转重文轻武的风气,有些刻不容缓:
“争夺天下之时,必须依靠武人。”
“如今乱世初起、天下未定,如果我们在这时候顾忌文人想法,放任他们鄙视武人,那么打天下时,又有谁为我们出力?”
“鄙视武人的做法要不得,谁敢鄙视他们,我们就赶走谁!”
认真告诫众臣,朱武让他们认识到他们是在做开创新朝的伟业,绝不能拿旧朝观念,看待新朝之事。
王伦等人闻言,俱是汗流浃背。虽然他们并没有鄙视武人的想法,但是在思考事情时,却仍不自觉地套用宋国观念看待。以现在这个局面,与其顾忌文人从军心生不满,还不如顾忌武人受到鄙视后不愿建功立业更加现实一些。
所以,在被朱武告诫后,王伦等人纷纷改弦易辙,认为文人从军,不能说是苛待。
敲打了这些人一下,朱武继续说道:
“卫所以后会转为县,所以卫所的文臣,要和县官对应。”
“各卫设正七品知事执掌各种杂事,同时设从七品佐事、正八品主簿学正法官等官职,作为文职军官。”
“文职军官转业不受限制,可以直接按散官级别,转任相应文官。”
“并且文职军官立功,会授予相应奖励,能像武官一样,通过战功晋升。”
说着卫所的文职军官设置,朱武向众臣道:
“如今天下争霸,正是英雄奋起之时。有能力的文人即使不从军,也应该积极成为文职军官,获得军功晋升。”
“职官处要实行磨勘法,勘验功绩之后,方能获得晋升。有功劳者减磨勘,有过失者展磨勘,无功无过者磨勘年份不变。”
“从三品以下官员每三年提升一级散官,必须在拥有相应品级的散官职衔后,方能担任相应品级的差遣。”
“以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