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四章兵谏!兵谏!
苏州。
议事会。
这座会堂是标准的明堂式,高踞于台基之上,周围是很雅致的园林,而外围是大量附属建筑
经过多年建设,这里已经很规范了。
毕竟这也是实际主宰两府加起来超过五百万人口的中枢。
所以不但有议事会,还有服务于议事会的雇员,尤其是记事,赞画,传令的递送,守卫的士兵之类,甚至包括给耆老们端茶倒水的,虽然耆老们其实都不住这里,人家都在周围有的是庄园,哪怕从松江到这里也不过两百里,而且水路畅通,甚至这些耆老都养着专门运载他们的龙舟。
呃,就是单纯的龙舟。
毕竟内河航运中,要讲速度还是这东西。
不过今天倒是耆老们齐聚,但他们商议的事情却是这座议事会的终结
“一群老朽,未见有坐拥十万精兵,而谋降敌者!”
一身常胜军黑色军服的钱龙锡愤然走出苏松议事会的会堂。
申时行三人回来了。
他们带回了杨丰的承诺,所以苏松议事会的耆老们,正在里面商议是否接受现实,结束他们长达近五年的抵抗,向着这个他们所说的妖孽投降。
不过还是在商议之中,应该还得商议些时候,甚至今天都不一定能结束。
毕竟耆老们之间的利益也不一样。
再说他们商议大事本来就这样,不吵个三五天不算商议。
但总的来说,投降应该是稳了,否则就用不着商议了,苏松这个之前抵抗最坚决的集团,现在已经准备向杨丰投降。
而他们的选择也将决定浙江的选择。
在这个问题上两家是共同进退,毕竟苏松投降了浙江也不可能独自抵抗,同样浙江投降了苏松也没有抵抗的意义了,这个集团只能共同进退,所以宋应昌也出席会议,目前里面还在争吵中,但结果不会有悬念了。
走出会堂的钱龙锡真的很想仰天长啸
为什么?
难道近五年的抵抗,最终就换来投降的结局?
他们有强大的军队,五万常胜军,全部新式铠甲,一两弹的斑鸠铳,新式的战术训练,加上那些要塞的,光各种大炮超过五百门,甚至还有五千精锐的新式骑兵,其中还有五千泰西雇佣军,虽然其实绝大多数都是阿三,但这支雇佣军忠诚度高,不用担心会倒戈,而且他们还拥有一支二十二艘战舰组成的舰队。
他们还有江阴要塞,无锡要塞群,平望要塞,还有已经修了八座棱堡的苏州城。
其他所有州县同样完成新式改造。
强大的实力虽然进攻还有些不足,但要说自保是绰绰有余。
这样居然还投降?
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
他真不明白这是究竟为什么?
孤立无援?
杨丰控制区仅仅南直隶,而且还少了可以说最重要的苏松,北方他也仅仅只是控制了顺天和永平两个府而已,事实上南北隔绝。
天下还在与他战斗的还有多少?
北方五省全都没有投降,北方士绅甚至已经喊出了以血护教的口号,正在方从哲指挥下战斗,连北方士绅都能喊出这样口号,以诗书礼乐自矜的苏松居然要投降?南方弘光朝廷数十万大军就在上游,随时可以重新向南京进攻,而苏松居然要投降?连广西都选择与杨丰战斗啊!
苏松居然要投降?
那当初为何要抵抗?
那花费巨额资金打造的军队又是为什么?
五年心血,所有仁人志士的努力,最终就是一枪不发,拱手迎降?
耻辱!
简直耻辱!
他带着满腔愤怒骑上战马。
他其实是平望要塞守备司的赞画,也就是参谋,目前常胜军分为四个守备司,守备就是最高指挥官,每个守备司下属一系列的堡垒,由常胜军驻守,然后在江阴,无锡,平望和苏州驻扎机动兵力。他们的计划中不准备和红巾军野战,最多就是骑兵小规模出击,然后利用这些要塞消耗红巾军。
只要红巾军在他们的要塞体系面前无可奈何甚至损失惨重,弘光朝的大军和其他反杨势力必然要进攻。
那时候杨丰只能撤军。
而苏松也将成为这场持续五年的战争转折点。
伴随战争成长起来的苏松士子们,其实也已经学会真正动脑子,他们已经不是当年的顾天埈
至少他们认为如此。
带着愤怒的钱龙锡在苏州城内纵马狂奔。
这座城市繁华依旧,实际上是从未有过的繁华,整个城市几乎就是一个巨大的纺织厂,拥挤的人群在交易着棉纱和棉布,一辆辆手推车和一艘艘小船运输着棉花和布匹,小桥流水间是一个个巨大的水轮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