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大路,子婴将这条大路取名为“陇西道”。
陈平又道:“陛下,我们还可以再散播谣言,让敌国恐慌。可说西路大军三十万已全军覆没,李左车、灌婴被擒。”
子婴非常同意,让陈平去办。
——————————
武功县,栾汇乡,这是个大乡,人口过万。
在乡衙大门旁边,有个公告栏。
有十几名附近的村民,在公告栏前。
许多人不识字,有名吏员在说着公告栏内容。
从六月份开始农忙时节,由于人丁不足,夏收、夏耕受到影响,到了七月下旬,夏耕总算完成,村民们稍微有点时间。
许多家庭都有男人从军征战,大家都关注战事,乡衙附近的村民,来这里看看是否有最新消息。
“函谷关大捷,杀韩兵近四万人,逼降齐兵三万五千,齐国皇帝内兄成为俘虏……”
村民们听着战报,都大声叫好。
吏员讲完后,村民们谈论起来。
一个断臂中年人道:“我儿子就在函谷关,才十八岁,还是个行伍,不知有没有斩杀敌人。我多次从军,还未斩杀一个甲士,却落得残疾,若儿子能杀敌封爵,苦日子就熬到头了!”
秦国的税赋一直比较高,百姓一直在温饱线上下挣扎,商君之法设立军功爵制度,留一条老百姓可以拿命去拼的路子,凭借军功往上爬,所以秦军才会有这么强的战力。
秦国是等级分明的社会,除了能受到君主赏识的人才外,普通百姓的上升通道,只有立军功封爵这一条,百姓们都希望家中人杀敌封爵,上升到更高阶层。
要是靠种田,就算再努力,顶多只能温饱。
他再看向旁边的老刘,说道:“你儿子封爵了吧!”
老刘触犯秦律,被抓起来服徭役,现在被放了,肯定是儿子立军功,他才得以被赦免。
老刘高兴道:“我儿子在陇西杀了甲士,给我抵罪了!”
在三天前,他才被释放。
旁边的老张道:“我儿子还是个‘公士’,驻守长城,一直没有杀敌立功机会。”
老刘道:“听说函谷关、武关、陇西,都杀敌很多,唯独守长城的很难立功。”
断臂男子道:“照我看,有命回来才最重要,立功了还得有命回来,没立军功就战死的最惨。”
————————
秦直道和长城交界处,这里有一座关城,嬴子婴称帝后,将其改名为“秦关”。
秦关关城,是平寇将军李兆的指挥部。
前不久,他接到皇帝指示,要是有机会,可主动出击。
从七月份开始,北面的敌军,停止了对长城的袭扰,在长城以北驻扎。
其中,沿着秦关而出的秦直道,就有大型营垒,离秦关只有二十里。
长城防线很长,共有十五万军队。
看上去兵力很多,但长城各处都要防守,能抽调出来机动兵力不多。
在李兆的命令下,共有六万大军集结在秦关,准备向对面敌军发动攻势。
这天,都尉级别以上的武将们齐集一堂,李兆要召开会议。
在此之前,敌军对长城主要是佯攻,只偶尔有极少部分是真的进攻,战事开始一年多来,累计只杀敌数千人。
一直难以立功,武将们都心痒难耐。
作为名将李信的儿子,李兆已年近四十,已许久未立军功,像韩信、王元这两个的后起之秀,却已立下大功,让他羡慕嫉妒。
李兆道:“诸位,函谷关、武关、陇西,都打得很漂亮。唯独我们长城这边,尺无寸功。皇帝陛下已允许我们主动出击。”
武将们一听,精神大振。
都尉唐其道:“末将愿领兵出战。”
校尉陈赟道:“三个地方都打了胜仗,我们更要打胜仗。敌军士气低迷,若我们全力进攻,敌军肯定扛不住。”
他原本跟随李兆驻守河套,曾兼任九原郡郡守。
李兆道:“我们是光明正大列阵出战,还是突袭敌营垒?诸位有何意见?”
陈赟道:“新的床弩能射一百六十丈,可用来攻击敌营寨。既然有此武器,没必要再列阵而战。”
唐其道:“李将军,末将认为,可用床弩袭击敌营。”
李兆点头道:“正合我意。床弩乃我秦军之长,把长处发挥出来。”
第二天,一队骑兵从秦关而出前往对面赵军营垒。
赵兵严阵以待,做好射击准备。
这些骑兵却没有过于靠近,在营垒附近行走。
骑兵在营垒附近行走一遍后,返回秦关向李兆报告。
部下报告说,营垒一百二十丈内有铁蒺藜、拒马。
得知敌军防御范围在一百二十丈内,李兆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