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且称之为黄家镇的小镇外面。
黄家镇的百姓们,在吃完了埋着一块肥肉的午饭之后,稍稍歇息了一些,就继续着上午的工作。
黄四爷带着朱瞻基、于谦等人,慢悠悠闲情逸致的走在镇子里,向着镇外走去。
这位黄四爷很是健谈,在揭过黄家过往的凄惨遭遇之后,黄四爷几乎是无话不谈,更是无所不谈。
从上古先贤,到战国春秋,再到四书五经,天文地理,乡野怪谈,样样都能聊得很是深入。
随时交流的深入,朱瞻基对黄四爷能将黄家做到如今的规模,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这人,就是个干大事的。
哪怕到现在,这位黄四爷连朱瞻基他们名字,哪怕是个假名字,也没有询问,当真是君子之交淡如水。他也不因为朱瞻基等人暗暗带着的提防,一直在尽力将自家,还有这个镇子介绍给朱瞻基等人。
这样的人,很容易就会让旁人不由自主的亲近,想要和这人长久的交往下去。
大概,这就是人格魅力吧。
朱瞻基想着,向于谦投去一个眼神。
“黄老爷好!”
“黄老爷来啦!”
“谢黄老爷……”
“黄老爷,您离远一些,莫要让身上脏了……”
“黄老爷放心,我们肯定能在这个月,将这些东西都弄好的,您就放心吧!”
“黄老爷慢点,这边路基软了。”
“……”
几人在黄四爷的带领下,刚一靠近镇外连绵的工地上,就听着无数的镇民们,纷纷暂停下来,抬头致敬的看向一脸和睦的黄四爷,不停的问好、提醒。
黄家镇的镇民们,看着黄四爷的眼神中,充满了无尽的感激和崇敬。
朱瞻基心中稍有警动。
百姓们是淳朴的。
或者说他们……
是愚蠢的!
正是因此,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容易被哄骗的人,也是历朝历代的政治、军事斗争中,从一开始就是被牺牲的群体对象。
直到那个男神的出现!
黄四爷有问题!
他可以是个大善人,可以是个不吝啬钱财的大方之人,但若是这个人还时时刻刻在维护着自己的名声……
那就很有问题了。
藏着心里的警惕,朱瞻基默默的跟在这位广受镇民爱戴的黄四爷身后。
“兄长在此地,深受百姓爱戴啊。”
走在前面的黄四爷,正在接过一位双手站满泥土的镇民递过来的一碗清水,他也不嫌碗里还沉淀着土块,一口喝干。听到跟在身后的朱瞻基开口夸赞着,他提起衣袖擦干嘴唇,然后提着旁边的水壶,将碗再次倒满,重新递给那个满脸欢喜的镇民手上,这才转过身看向朱瞻基。
“贤弟过奖了,乡亲们只不过是稍微热情了些。”黄四爷含蓄的解释着。
于谦一直在一旁默默的观察着黄家镇的地形,也不知道他在想着什么。
这个时候,于谦忽然开口:“兄长,不知府上的公子、小姐们……”
黄四爷如今已经三十多岁。
在这个平均十三四岁就开始传宗接代的年代,三十多岁早就已经是子孙满堂了。
更不要说像黄家这样的富贵人家,但凡勤奋一些的,怕是连孙子辈的都抱不过来。
黄四爷愣了一下,脸上浮出些坚毅:“不灭倭寇,何以为家!”
朱瞻基接过话:“倭寇总有消灭的时候,却非是一代人可为。”
黄四爷摇摇头,站稳脚跟看向朱瞻基:“贤弟可能有所不知,虽然松江、钱塘一代,时常受倭寇侵犯。但真正保守倭寇袭扰的,却是福建一代。哪里远离京师,不受重视,倭寇更是抢劫一番就会回到海上。东番一代,众多海岛,常被海岛、倭寇窃据,以为据点,四处袭扰海上,进犯沿海。”
“为兄有意投身军务,去福建与那倭寇正面对决!”
“也正是因此,此番听闻太孙总领灭倭之事,为兄这才带着钱粮去府城,想要请明府大人,届时能在太孙面前美言几句。”
“如此,也好圆了为兄此愿。待到倭寇尽灭,为兄返乡之日,才是再做传承之事。”
东番,是如今对台湾的称呼,后来还有鸡笼、。
虽然太祖高皇帝当初,建立了澎湖巡检司。
但却将诸岛上的百姓,都给迁移到了泉州等地,海外岛屿几乎形同虚设。
也正是因此,这才让东番等海上岛屿,成为了倭寇、海盗的藏身之处,时常凭借对海洋的熟悉,袭击大明海商。
而大明水师又不熟悉海商情况,只能在近海,与地方卫所一同对抗倭寇、海盗。
今年,无论是舟山那边的定海前所、还是松江的拓林村。
朱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