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三章:襄阳  织明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兵宪张克俭,字禹型,山西屯留人,崇祯四年的进士,初授辉县知县,崇祯十二年擢升湖广佥事,监郧阳、襄阳诸军,杨嗣昌在坐镇襄阳剿贼时,多依仗其。

他办公所在的兵宪衙门本就在文昌门内不远处,所以没过多一会,黎民安就从兵宪衙门策马奔回来了。

黎民安回到城门口后,立刻差人去将等候在吊桥外的刘兴国叫到根前,告诉他说兵宪张大人已看了阁部大人的火急公文,并亲自勘合了兵符,现准许他们进入城内到承天寺下榻歇息,等候明日一早再行传见。

他随即又问道:“你此番前来,带了几名弟兄?”

刘兴国恭敬的回道:“回黎将军,连卑职在内,总共是二十八人。”

“都一块进城歇息吧,我这边差人引你们到承天寺去。”

黎民安命人去吊桥外招呼着余下同来的二十七人牵马入城,他则将刘兴国单独领到一旁,稍微避开众人,这才小声向他问道:“这边现下都在谣传蜀地剿局不利之事,可是真的么?”

刘兴国却回他道:“请黎将军莫要听信谣传。四川的剿局,在军事上虽不完全顺利,但献、曹二贼却也是决难逃出蜀地。

阁部大人现下也正在调集更多人马,继续四面围剿,不难将其全部歼灭在蜀中。黎将军可要谨防奸细在襄阳城内散布谣言惑众啊!”

黎民安闻言点了点头,也说道:“就是嘛,说不得就是有奸细暗藏在这襄阳城内,专意散布流言蜚语。

前些天就有人劝说知府王老爷要格外小心襄阳的城守之事,王老爷还笑道献、曹贼都远在川中,他还能从天上飞来襄阳不成!,我也是这般想法,现下担忧献、曹二贼来襄阳,未免也是过虑啦。”

刘兴国笑着说道:“黎将军自然是过虑啦。即令献贼就算真的生了两只翅膀出来,要从蜀中飞到咱襄阳来,怕也得个十天半月的吧!”

在一阵畅意的笑声中,负责守卫襄阳南面文昌门的游击将军黎民安也是微笑着目送刘兴国前往承天寺方向走去,但他却没有看到刘兴国转身那一瞬间嘴角上挑显出的一脸奸笑。

一线残月才刚刚升起,临近三更天的夜色更浓,襄阳今年的冬天相比往年也是越发严寒了些,尤其是夜间没了太阳光线的温暖,夜风更为酷冷,河面上都结了一层薄冰。

一代巨寇张献忠,字秉忠,号敬轩,本是陕西延安府庆阳卫定边县郝滩乡柳树涧堡人,他乃是明朝末年农民军领袖之一,初起时甚至声望一度在闯王李自成之上,既是到了后期,也是唯一能与李自成齐名之巨寇。

他少时曾读书,后又随父做过贩卖红枣的小生意,成年后初为捕快,因事被革职后,又投到延绥镇为边兵,再犯军法被除名,自此流落乡野。

崇祯三年时,二十四岁的张献忠在家乡聚集活不下去的乡民,自己拉起一支队伍起事,自号“八大王”。

因他粗识些字,做过捕快,当过边军,颇知军事,又骁勇刚毅,剽悍顽强,多谋善战,队伍很快壮大起来。

到崇祯四年时,他的队伍就已经成为当时以王自用为盟主的三十六营之一,且是其中最为强劲的一个营,由于他“身长瘦而面微黄,须一尺六寸,僄劲果侠,军中称为黄虎”。

此刻,巨寇“八大王”张献忠领着一支一千五百人的骑兵马队,正悄无声息的疾驰在从宜城去襄阳的大道上,眼看着襄阳城就在前边不足十里远了。

他突然命令麾下骑兵队伍停止前进,都靠在官道旁边的山脚下暂歇,并且严令所有人不得举火,不得发出任何声响,看护好战马,不许嘶鸣。

张献忠之所以命令大军在此停驻,只因这里已经能够看到襄阳城南门楼上边的灯火了,山脚下的每一个贼军将士心中都是兴奋不已。

但兴奋之中又不免有些担心,怕万一此次奇袭不能成功,反而会将潜入襄阳城内的那些弟兄赔个精光,所有人都静静的靠在战马边坐着休息,没有一人出声交谈。

张献忠坐着歇息片刻,便站起身看了看天光月色,差不多已是三更天时候,他大声喝道:“上马!”

一千五百人的贼军精骑立刻全部起身上马,又缓缓向着襄阳城的南城门行去,残月微光之下,夜色昏暗,若非在近前很难发现这支正在行进中的偷城大军。

襄阳府城因为贼寇大都奔入四川,此地战事暂歇的缘故,城守之事也只着重在严守府城的六座城门,对于出入的军民人等严加盘查。

但在城外各处却未曾安排哨骑侦测,即使是在城头上负责守御观望的军卒也都早已松懈下来,每夜二更过后便已无人值守了。

张献忠率领麾下骑兵驰进至文昌门外约二里远时,城中才刚刚打过三更的更鼓。

即使是临近新春节庆的时候,三更时分的襄阳城内显得十分冷清,这都是因为谣言四起造成的,人们都无法辨别真伪,但恐慌的情绪却早已在暗中蔓延。

突然之间,襄阳城内承天寺附近火光乍起,接着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