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四十三章 盐商(二)  南明靖江王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全国一半,扬州府仪真县是淮盐的集散地,府治江都县,到处都是盐商建的园子,“扬州园林甲天下”,盐商们功不可没。

扬州是盐的城市,更是盐商的城市。

盐商喜欢喝茶、听书,于是茶楼、书场兴起盐商喜欢饮酒、听戏,到处便是酒肆、戏台盐商喜欢泡澡,建起了一座座混堂,还有那天下闻名的搓背、修脚手艺。“早上皮包水饮茶,晚上水包皮沐浴”,扬州人的生活,就是这么惬意。

扬州盐商之富,天下闻名。

怎么个富法?“身家百万两者,谓之小商”,您有一百万两银子,在盐商里只能算小商人。一百万两银子什么概念?按万历年间的大米价格折算,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660元。一百万两银子,相当于后世的66个亿。好家伙,您有六个多亿,在盐商里只能算小商人。…

关于盐商的富,扬州画舫录记载:某位盐商好“大“,居然打造了一个高达五六尺的夜壶,每晚起夜时,都得爬上爬下,极为辛苦,却依然乐此不疲某位盐商,发明了“游菜“的吃法,每顿饭要准备几十、上百道菜

他们之所以暴富,是因为垄断了盐价。明朝时一斤盐,成本不过五文,外加盐税二十二文,二十七文的成本,零售价却高达三百文,整整十倍的暴利。

这个时空,朱亨嘉大力增加以粤盐为代表的海盐生产,又改“专商引岸”为“一例通销”,才让大明控制区的盐价降到了每斤百文,由于走私的冲击,清廷控制区的盐价也降到了每斤一百五十文。

朱亨嘉让户部右侍郎曹登榜主抓盐政,此人能干,在广东、广西、安南大量增加盐场数目,又收拢各地的井盐、池盐,大大提高了食盐产量。每年能节余两千万斤盐,销往清占区。既打击了支持清虏的两淮盐商,也增加了大明的国库收入。

当然,盐价也不能降得太多,现在正在打仗,盐税可是重要的收入来源。历史上,一直到乾隆年间,通过增加产量和改革盐法,盐价才降到每斤二、三十文。每斤盐五文的成本,其实还可以再降,乾隆时期的改革,让斤盐成本一度降到了一文多,盐价最低也降到两文半。后来因为价太低,伤了盐商利益,改革没成功,盐价又恢复到每斤二、三十文。

扬州府张园,装饰得十分气派。其实与其说是园林,倒有点像大院,建筑风格南北杂糅。

一进门,几节古朴的石阶,台阶旁立着狮子滚绣球石雕,大门口的两尊石狮栩栩如生。墙很高很厚,有六个大园、外加二十多个小园、大小房屋三百多间。和扬州的其他园子不同,到处都是“招财进宝”、“麒麟送子”、“天官赐福”之类的砖雕或木刻,尽显奢侈考究,但是却缺少南方常见的花、竹、泉、石。

这是在扬州的陕商总商张恂的园子。张恂,字穉恭,号壶山,陕西泾阳县人,今年三十四岁,祖上世代为盐商。

盐商的种类很多,有窝商、运商、场商、总商等等。其中以总商的势力最大,又称商总。

总商介于官、商之间,是盐商和官府之间的协调者。一方面代表官府,管理其他盐商另一方面也代表盐商的利益。如果有盐商拖欠税银,总商必须带领其他盐商共同赔补。有了总商,官府的税收就有了保证。如果官府需要盐商们额外掏银子的时候,也先通知总商,让总商向下摊派。

晋、陕、徽商帮,在扬州各有总商。晋商的总商是范毓宾,徽商的总商是江国茂。

今天是陕商总商张恂三十四岁的生辰,他想来一个双喜临门,摆一桌生辰宴再买一个“瘦马”做小妾。…

从明朝开始,扬州一带,出现了大量经过专门培训、预备嫁予富商作小妾的年轻女子,这些女子以瘦为美,个个苗条消瘦,被称为“扬州瘦马”。

盐商的富足养活了一大批傍其生存的行业,“养瘦马”就是其中之一。

牙婆花几两银子去穷人家,购买女孩,分成几等调教。长成后贩卖,幸运的卖给豪门次一点卖给中小商人再次卖给普通家庭最惨的被送入烟花柳巷。为了卖上好价钱,牙婆控制女娃的饭量,导致她们极其瘦弱,有的甚至走路都需人搀扶。续金瓶梅记载,一等“瘦马”能卖得一千五百两以上的银子。笙歌燕舞,脂浓粉溢夜色深处,多少“瘦马”,无人记得。“扬州瘦马”其实是封建社会穷家女子的血泪史。

张恂要过生辰,扬州的一帮陕西乡党皆来捧场。三原的刘信轩、师从政、王氏三兄弟、孙豹人,泾阳的张高楼、王舆、鱼皆峨,高陵的刘仲木,华阴的王子正,临潼的张士科等。

这些人虽然都是盐商,可并不只做食盐生意,涉及到粮食、药材、布匹、典当、茶叶、木材各个行业。

“老爷,范家的范毓宾来了”。

“哦”,张恂微一愣神,随即满脸堆笑道:“快请!”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