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零三章 唐吐关系  穿越初唐从造反开始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甘露殿中,商谈继续。

面对李世民所言和亲一事,李君羡很自然的答道:“目前进行的十分顺利,吐蕃那边已经派出了和亲队伍,预计在年前会抵达长安。”

此事其实吐蕃在很早之前就提了出来,一两月前太子殿下刚到国子监时,长安就收到了吐蕃的来信。

在李世民与众臣商讨之时,甚至还被孔颖达的告状给打断了。

不过最终他们还是同意下此事,并且十分默契的没有把消息透露给李承乾。

太子殿下对于和亲的抗拒,可以说是人尽皆知,他们又怎么会自找不痛快呢。

原因倒是简单,吐蕃并非党项之流。

可以说终其一朝,对于大唐威胁最大的不是突厥人,也不是更遥远强大的阿拉伯帝国,就是这位于枕边的吐蕃人。

宋太祖赵匡胤曾说过,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也得亏那时候吐蕃已经不复存在,否则又将是一场延续数百年非生即死的战争。

是的,唐朝就与吐蕃战斗了二百余年。

从整个历史的角度上看,大唐与吐蕃更像是双生子。

绝代双骄!

公元618年,唐朝立国,吐蕃也立国。

前者占据广袤无垠的中原大地,物资丰富能人众多。

后者则穷局高原之上,用困难磨砺出坚韧的性格。

都知道吐蕃信佛,并且是人人信佛。

为何?

如果从生活环境来看,似乎也能理解他们的选择。

不把希望寄托与来生,不找一些渡过苦海便能成佛的话语,他们很难在穷苦贫瘠的高原上生活下来,更别提身边还有大唐的存在。

毕竟按照大唐常用的套路,吐蕃人若是没点信仰,怕是早早都移居到大唐来了。

可也正是因为高原上的恶劣环境,让他们的将士非常强大。

哪怕将士装备有绝对的劣势,面对周边诸国,那也能战而胜之,并且是大胜完胜。

说实话,非常牛皮。

只可惜这世界不止有吐蕃,还有大唐。

哪怕吐蕃将士身体再勇猛,精神信仰再坚强,但只要敢下高原,那就是一顿毒打。

这就很淦。

只是后世中有一种神奇的言论,就是说松洲之战其实是吐蕃大败大唐,否则胜了为何还要和亲?

按照李世民的性格,不应该早就暴跳如雷灭了吐蕃吗?

所以,那场战役一定是吐蕃胜了,李二改史而已。

当然了,他们也不会想党项、吐谷浑包括高昌等国家,大唐在完全击败征服了他们之后,同样进行了和亲。

可话说回来,大唐为何不反攻吐蕃?

这一点用屁股都能想明白,只要吐蕃在高原上待着,短时间内大唐能怎么办?

生活在平原上的百姓,去高原待上几日都会有各种不良反应,连生存都显得困难无比,更何况是战斗。

只要是去过高原旅游的人就知道,多走几步绝对会气喘吁吁浑身乏力。

严重者会伴随恶心干呕,吃不进饭,面部蜕皮、呼吸困难等一系列高原反应。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打仗?

是以,两国只能交好,不能交恶。

因为一旦交恶,且不说两国都需要布置大量将士防备不测,军资等耗费极大,就是在名声上说出去也不好听。

所以,面对吐蕃的主动求亲,李世民等人完全没有拒绝的意思。

你娶我公主,我娶你公主,两国联姻的好处有多少,完全不用细说。

单就一点,时间。

除开党项、吐谷浑这些小国,唐朝与吐蕃的联姻次数不少。

两次嫁女,皆是在取得大胜之后所为,这也保证了大唐远嫁公主的待遇与地位。

多次娶其公主,也都是在取得胜利之后,这也让吐蕃嫁公主更为心甘情愿,有效的避免了某蕃故意拿乔,这一点上大唐可以说是劳苦功高。

仔细看看,便会发现唐朝在两次嫁女之时,唐吐两国并未发生大型战争。

而一旦公主去世或是新皇继位,只要没有联姻,那简直能把狗脑子都打出来。

“诶,此番和亲事关重大,君羡你多多注意。”也不知想到了什么,李世民突然叹息道。

李君羡动了动唇,随即狠狠点头,道:“还请陛下放心,臣必竭尽所能。”

李世民闻言微微颔首,又下意识转头看向乾庄方向。

希望

太子得知消息后,不会再出来搞事吧。

乾庄。

府邸。

李承乾确实不知唐朝已经与吐蕃和亲一事,但他知道了另外一件事。

中秋诗会。

大唐一年中诗词文会极多,但要说规格大那中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