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6章 战浑河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事情,不觉有点好笑。

袁崇焕也太狂妄些,张口就是半年平辽,今天一句话便把皇上逗乐了,也是个人才。

这位万历四十七年三甲四十名进士,会试之后,便寓居京师,幻想候补个县令当当,回去好衣锦还乡,这当然只是幻想啦。

在广东会馆苦苦等了四十五天杳无音信,正准备明日回广西,今天早晨准备出门打酱油,刚踏出门就被风急火燎满城寻他的卢公公撞见。

“这位便是新科进士袁崇焕吧,不知对平辽有何高见?!”

“扑街仔!走开啦?唔在打酱油啦。”

半个时辰后,外出打酱油的袁崇焕通过内阁推选,被火线提拔为开原兵备道,即日随宣武将军、开原总兵刘招孙走马上任。

诗曰: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虫。

次日,卢公公带着魏忠贤和司礼监几个小太监,押送十几辆马车,将十三万两银子拉到了左安门瓮城。

刘招孙和康监军一起清点完银子,给卢受和魏忠贤各送了两千两。

魏忠贤拒绝要钱,他说他每月例钱有三两,不缺钱花,刘招孙在开原啥都没有,他要是收了就是没良心,要天诛地灭。

刘招孙好说歹说,最后说破了脸,赌气说不收就是看不起他这个小弟,再说有了银子才能在京师活动,才能更好帮助开原。

康应乾也在旁边劝说,说这银子到了辽东也无用,就当是先存在魏公公这里。

好说歹说,魏忠贤最后只收了五百两,剩下的一千五百两死活不要。

卢受却是喜笑颜开全收了。

当日,康应乾又给方从哲和兵部尚书黄嘉善各送三千两,和两位大人聊了聊京师趣闻,两位大人一番推辞后,都收下了。表示以后开原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事,让刘招孙在开原放手去干,不要在乎那些浮言,那些只会咬人的言官更别理他们……于是刘招孙头破血流换来的十三万两银子还没出京,便少了快一万两。

这还没算户部,刑部,工部,言官各位老爷……

当然也有好消息。

经过刘招孙调和,两位公公不再是你死我活,而是结成了同盟。

刘招孙拿出写好的字条,向两位公公询问他想结识的人,看看这些人否在京城。

卢受看了字条摇摇头,解释说,南北镇抚司锦衣卫,平时只是监视百官,和普通百姓没什么交集。

魏忠贤接过那张密密麻麻写满人名的字条,眯缝眼睛看了一会儿,忽然道:

“贤弟,这个宋应星,咱家听番子说过,是个落第举人,会试后没来得及走,前些时日鄱阳湖闹匪患,京师至江西道路断绝,他和兄长贫困潦倒,住在西南城隍庙,想必是能找到的,”

瓮城附近遍布皇上的密探,刘招孙不敢留两人太久,匆忙将他们送出瓮城,临走时叮嘱,请他们帮忙尽快找到此人。

康应乾不认识宋应星,他见刘招孙如此上心,便对此人颇为好奇。

京师这么多达官显贵不去结交,偏偏要找一个无名之辈,而且为了寻找此人,不惜动用东厂番子,万一皇帝追究下来又有一场口水仗要打,也不知这刘总兵脑袋是不是给乾清宫的大理石磕坏了。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不成。”

刘招孙悠悠念了句横渠先生的名言,留下一脸茫然的康应乾,扬长而去。

次日一大早,瓮城战兵还在跑操,北镇抚司小旗官沈炼便跑来说,在西南城隍庙找到了宋应星。

刘招孙大喜,连忙带上金虞姬和康应乾两人,跟着沈炼赶了过去。

赶到南城城隍庙,远远望见一个身材清癯的读书人正在进香,沈炼指着那人对刘招孙说,这便是宋应星,江西来的举人,已经三次会试落第了。

宋应星望着城隍殿正中供奉的开国大将徐达神像,眼前升起袅袅香火,眼熏得他眼睛有些红晕。

这时,一个衣衫褴褛的老翁一瘸一拐,走到宋应星面前,伸出个破碗,宋应星长长叹了口气,从身上摸了一会儿,终于摸出五枚铜钱,犹豫片刻,还是放进了碗里。

他望向老翁,语气亲和道:

“老人家,城外阉人作乱,买些吃食,回家去吧。”

说罢,转身便出了城隍殿。

跨过门槛,身后传来老翁飘渺声音:

“公子心善,目下坎坷曲折,然只是过眼烟云,障眼法而已,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公子前途,不可限量也……”

宋应星听了无言,眼圈有些红润,晨风轻轻拂过他略显斑白的双鬓,三十岁不到的脸上写尽沧桑,晨曦映照下脸色越发显得灰白。

远远望去,宋应星像是个从城隍庙壁画上走下来的小鬼,孤苦伶仃,于风中独立。

他举起一只手来,屈指计数着想。

万历三十八年开始,一、二、三回,今年竟是第三回,竟没有一个考官懂得他的文章。

即便翰林院翰林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