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治水廷议  皇明缇骑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申时行眼睁睁的看着阁佬这副紧张样子,竟也不知道该如何询问。唯有那些交头接耳的朝廷大员们降下声音,静静倾听着大门外面密密麻麻的的落雨声。

“皇堤决口了……”良久,张居正才缓缓吐露出这句话。余下官员皆是面色苍白,首辅的这句话究竟意味着什么,在场的所有人都很清楚。

湖广的大坝最主要用途就是拦住长江,把江水引进江北地区的农田灌溉作物。而云梦泽这个词,它只出现在古老《尚书》当中的,代指长江中游江陵到西陵的大片湖泊泽地。

不过这也是先秦时代的老黄历了,而生于大明时期的官员们。大概是见不到这种壮观的湖水泽地,如今皇堤决口,长江江水势必会倒灌原先流经过的云梦泽。

这关乎到十几个乡县的存亡,涉及人口数万,一旦被泛滥的长江冲毁,对于帝国来说绝对是难以恢复的损失。

“各地雨情如何,都报一下。”张居正颤颤巍巍的回到座位上,强装镇定的问话。

首先来报的是工部尚书杨巍,他脱下已经被淋湿的大红色圆领官袍。无不担心的说:“在来的路上我特意去了一趟钦天监,监正说江西十三府的雨水还在往上涨,其中九江,饶州两处的雨水最多。”

另一头的坐在角落里的河南道监察御史,也提着嗓子说道:“开封府今天早上来了报,郑州的黄河渡口现在已是岌岌可危。再拖延下去,恐怕会有河床改道的危险。”

“丁御史,你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河南的灾情真的有那么严重吗?”张四维瞪着眼睛,直起身子反问到。其它两位阁臣也都在同一时间把目光投向这个御史。

若是黄河真的改道,那整个北方就算是彻底完了。动辄数十万亩的泛黄区,带来的将是几十万无家可归,无地可种的流民。一旦处理不好,来年整个河南必将是饿殍遍野,动荡不安。到时候受影响的,可不仅仅是开封,郑州两城。

监察御史坚定的点了几次头,又是一片死一样的寂静降临在众人头上。按照六部九卿的思维,朝廷能够支用的赈灾银钱就那么多。根本不足以维持整个局面,那么救南还是救北,成了这场廷议的焦点。

若是救北,南方今年的赋税就收不上来。眼看着就要到芒种了,青苗也都已经入了田,在这个时候洪水一冲,直接就能冲掉帝国四分之一的财政收入。没了这笔钱,明年帝国在北方拿什么抵御蒙古和女真的骑兵?

若是救南,财政算是保住了。但流民一多,势必会酿成声势浩大的叛乱。到时候北方狼烟四起,同样会让九边重镇的军队疲于奔命。如此抉择,实在难下。

“兵部能抽多少人疏通黄河?”张居正最终还是打破了这样的寂静,而首辅的话,似乎也有些一锤定音的意思,打算先从北方开始救援。

应话的是兵部右侍郎宋应昌,他早在来的时候就已经盘算好可用的兵丁,因此在回答首辅的问题上,显得有些游刃有余。“宣武卫可以出兵丁九百人,汝州卫能出六百人,河南卫还能支援两百人。河南的防洪人数,兵部可以凑出一千七百人,这已经是最多的了。”

“就这么办吧……”兴许是听出了宋应昌的无奈,张居正叹了口气说到。

此时张四维又插话到,“那么南方的问题……”

因为这件事实在是过于严重,就连内阁次辅都不敢再往下说。至于张四维嘴里的南方,自然就是指朝廷在江南的税赋重地——三吴地区。

无论是申时行还是张四维,他们都知道张居正在这个地方投入了几乎全部的心血。而三吴地区的水利,也同样是被当做改革的标杆,用来彰显内阁的新政政绩。

万历元年,首辅接手的江南水利基本是个烂摊子,河道堵塞,蓄泄无力。原本鱼米之乡的江南,经嘉靖朝的严嵩,隆庆朝的高拱两人一阵折腾,几近沦落为旱涝无常,税赋无出的灾地。

从那个时候开始,张居正就一直为治理三吴水患提供必要的条件。首先在行政上,首辅用了两年时间改组,精化水利职官,其次在用人上赏罚分明,明确职责,细分水利财政。

最终在万历四年,三河的水利工程初见成效以后。内阁马上就把工作重点放在三吴地区,这年秋八月,内阁拔擢南京都察院广东道监察御史林应训。委任他为巡按直隶监察御史,负责巡视长江中下游的水利,以此为起点,万历年间声势浩大的三吴水利兴修工程正式开始。

在张居正淘河征银,调支经费,清查滩田,责令富裕家族兴修水利的四项政策扶持下,经过四年的工程建设,以万历八年两河河工竣工为标志,江南彻底杜绝了连年不断的洪水灾祸,使之成为朝廷真正意义上的赋税重地。

“阁佬是否想到了什么好法子,毕竟这些地方朝廷投入了那么多银两,说什么也不能看着长江把它们都毁了。”对此没有丝毫办法的申时行同样开口道。

于此,张居正并没有责怪两位阁臣。谁让这是天灾呢?在取舍之间,张居正必须做出正确的抉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