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一十二章 跟脚  覆清1796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寨子。

如今这里除了半山腰有人居住过的痕迹外,其他地方几乎都是原始森林。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爬行,黎汉明终于来到了后世老家老宅的位置,他没想到后世在某个不可描述时期被一把火烧掉的祖屋,如今提前了两百年还是没有逃脱被焚毁的命运。

站在废墟前,黎汉明叹了一口气后便问道:“伯父,接下来怎么安排?”

作为一个现代人,对古代的那些礼节肯定是了解得不多的。

“叫你来是作最终的确认,后面的事情你就不用管了,我会安排下去的。”其实黎安理之所以把黎汉明叫到这里来确认现场,主要是为了大义名分。

“呃”听了黎安理的回答,黎汉明不由得有些愣住了,感情自己爬山涉水的来到这里,就是为了指认现场的。

不过,他也知道这件事的重要性,所以点了点头后便没在多说什么。

见黎汉明没说话,黎安理便转身看了看四周的一片群山后叹了一口气道:“群山怀抱,没想到大山深处竟然还有这样一个地方,也不知道当初二祖父他们是怎样找到这个地方的。”

黎汉明闻言笑了笑,道:“这样的地方这片群山里肯定有不少,不过景色虽好,但交通不便,想要发展起来恐怕很困难。”

“大帅不必担心,交通部那边已经做好规划了,未来几年会逐步修建连接大山各处城镇的大道,只要道路通了,发展不少问题。”

顿了顿,黎安理接着道:“此外,对于那些实在偏僻的地方,军政府的打算是把他们迁移出去,要么安置在交通方便的地方,要么就向南或者西域那边移民。”

黎汉明闻言点了点头,道:“注意做好安抚工作便好。”

据不完全统计,这个时期的贵州有一千多万人口,而贵州大半的土地又是山地,加上贵州的气候基本又是三年一小旱,五年旱,十年一大旱山上旱,山下涝等自然环境,导致这里百姓不管投入多少精力,都只是越来越穷。

百姓发展不起来就算了,随着越来越多的开发利用,贵州的自然环境也会变得越来越恶劣,石漠化越来越严重,这就导致了百姓越来越穷,越穷越会加大开发力度,加大开发力度又会让环境恶化,环境恶化再又会让百姓越来越穷,如此便进入了一个死循环。

所以,不管是为了发展还是为了保护环境,移民出去是必须得走的一步路。

按照黎汉明的打算,贵州的总人口最终保持在五六百万左右是最好的,因为这个时期这里的其他各族人口只有不到两百万,留下三百多万汉人加上驻军就完全足够维护这里的稳定了。

看着四周环绕的群山,黎汉明忽然想到了什么,对黎安理说道:“对了伯父,我记得从下面这条河逆流而上,过三四个大山后,那里应该有一个叫朱家场的地方,如果我没猜错,那里应该是朱明后裔建立的镇子。”

“另外,翻过后面那座大山,再往南走三公里左右,应该还有一个叫新明的镇子,那里应该也是朱明后裔建立的镇子。”

黎汉明之所以如此确认,也是因为这两个镇子在后世是附近有名的两个市集,并且在后世某个特殊时期被当作封建余孽祸祸的够呛。

黎安理闻言点了点头,应道:“我已经派人四处去探查了,大帅放心,这边现在已经纳入了军政府的统治,他们翻不起什么风浪的。”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大早,黎汉明留下黎安理在这里处理后续事宜后,他便带着护卫先向北去了龙泉县城,然后向西沿湄潭河顺流而下到了湄潭县,与第四天的中午到达了三渡关。

再次站在三渡关上,黎汉明一时有些感慨不已。

当初翁彭年率军修建的防御工事依然还在,但却早已物是人非了。

这里,同样是黎汉明收拢军心的地方,犹记得那时的他刚入伙,为了收拢军心,拿出了黑科技颗粒火药,一炮打死了满清云贵总督勒保,赢得了守关大战,同样也赢得了将士们的认可。

黎汉明有时在想,要是当初没有这一战,他们这一支义军有可能早就灭亡了,也有可能会并入了其他义军之中。

而今,讨虏军已经收复了华夏半壁江山,立国也已提上了日程,兵威已成势不可挡之势,一统天下也不会太远了。

想到这儿,黎汉明顿时心满意足的笑了笑,历史终将会因为自己的到来而改变,如今华夏称雄世界的颓势也被自己给止住了,何其有幸!

正在这时,刘阿蛮急匆匆的找了过来禀报道:“大帅,杨遇春、孙永元两位将军发来西北急报,哈俄十万联军趁我西域战乱之机渡过爱古斯河犯我疆域,现正与伊犁将军保宁所率大军对战于勒布什一线。”

题外话

写着写着,前面的内容突然被屏蔽了一大堆,改得心烦了,还有几章没放出来。

我在后面写,审核在前面删,说实话,现在前面的内容已经被审核删改得我自己都不认得了。

将就看吧,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